【光阴人大】经院一家人:人生最值得纪念的大学生活
发文时间:2014-03-17

  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在发生新鲜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轻声诵读,有人在谨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刚刚结束通宵的奋笔疾书站立窗前眺望远方,有人站上讲台翻开书本谈论古今天下,有人围坐一圈热烈讨论话题……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镶刻在人大地图里。
  有很多人,值得歌颂;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库建言、协创平台、百村调研、同辈关怀、法律援助、公共服务……每个故事都有人来了又走,都充满自信、惊喜和欣慰,也流淌着不安、失落和泪水。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继续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心路和足迹,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这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第21期为您推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故事。

  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是“大学生活”那一段,因为它是清醒的,意识的,自动的,努力向上的生活,而且是后半世生活的根基。           

——老舍


  我在经院,不断尝试新的方式,用一个个镜头,记录下不一样的大学时光。
  我们,在一勺池畔,明德楼旁,图书馆内,一步一步走入人大经院人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的故事,故事里有踏入校园那一刻对思想提高的渴望与期盼,有为高难度课程奋斗的汗水与泪水,有体验丰富社团生活的奔跑与欢笑,更有“经院一家人”的友爱与骄傲。

微党课启航红色成长,探索素质教育新方式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号召,2013年6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首都大学生“学理论?读经典”活动启动仪式暨《资本论》研习读书会。经济学院老中青专家及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共同学习。获得“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奖”的经济学院老教授卫兴华出席并现场指导师生。作为学校《资本论》研究专家、荣誉一级教授,卫老从个人经验出发,为广大受众传授了研读《资本论》的经验。同时,经济学院学生代表也在读书会上分享了个人阅读经典的体会和思考,倡议青年学生勤读不辍,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两年多前,经济学院在各院系中率先成立学生党总支,通过规范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逐步实现学生党员的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举办原典读书会,首创“微型党课”、推出党建导师制、开展红色共建实践……经济学院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微型党课”系列学习活动是经济学院探索学校三级党课学习新方式,在校内创新党课教育模式的首创。通过党校学员对经典的自我学习、交流探讨以及师生互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授-学习-考试”的教学模式,用小组展示的形式力求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经院学生深入研习理论知识、分享学习成果。“微型党课”以全新的视角和模式,凝练教育主题,注重培训实效,增强学员参与度。通过结合实际加深理论理解,充分体现了团队智慧,搭建了培养学生党员的独特平台。
在全校首批成立的学生党总支的精心筹划下,经济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的红色“1+1”共建实践活动,在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赴北京区县乡村实地调研,帮助同学们走出象牙塔,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闻所想,在响应北京市教工委以及学校党委号召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树立了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而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等地的参观教学,让同学们回顾了八路军战斗和生活的艰苦与严酷,资鉴军事革命历史,弘扬党员先锋精神,青年学子们更加真实、深切地感悟了烈士为党牺牲、为群众献身的精神。

践行创新人才培养路线图,“经英杯”培育学术精英

  秉持以“强化理论基础、培养科研能力”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具备跨文化能力“厚重”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经济学院一直致力于本科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于2002年创办了院级学术竞赛“经英杯”学生论文大赛至今已走过十二年的历史。为了鼓励学生创新精神,杨瑞龙院长自竞赛创办连续多年捐出自己的科研奖金设立学生学术创新基金,奖励学生优秀论文。经济学院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奖金及资助资金100余万元,为本科生学术创新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经英杯”学生论文大赛的参赛范围几乎覆盖了经济学院近60%的本科生,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热心参与并悉心指导学生,大大提升了经院学子的研究水平,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兴趣。
  在“经英杯”学生论文大赛的基础上,经济学院又于2012年创办了“本科生学术论坛”。学生报告论文、教师现场点评,这一以本科生参与为主的论坛于校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被学校领导赞誉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良好平台。在过去的两年里,经济学院以“中国梦、发展梦、民生梦”和“大学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因素与政策选择”等为主题举办了三届本科生学术论坛。论坛上学生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不仅提高了本科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调动了本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增强本科生知识积累,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经院学子在SSCI国际期刊和《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一流学术刊物上都发表过论文,本科生发文数量在全校各院系中位居前列。

  在积极参与院内学术竞赛的同时,经院学子也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举办的学术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在不久前落幕第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经济学院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周泽宇同学的作品《心理契约对规范型管销渠道治理方式影响——基于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调研》荣获全国二等奖;在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经院学子披荆斩棘,荣获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学校第十五届“创新杯”学术论文竞赛上,共获得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六项,创业类奖项两项,获奖总数和获奖等位均居学校前列。学院还专门拨付经费支持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在全校第一个设立了“大创”院级支持项目。仅2013年,经院学生就获得“大创”国家级立项11个、北京市级立项2个、校级项目3个,近百人报名参加“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并在各种结项评审中体现出过硬的学术素质。
  经院学子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如内蒙古环保厅和发改委曾联合致函学院,对经济学院本科生包昊蒙等完成的“大创”计划项目《内蒙电力行业碳减排政策实施状况调研》表示感谢,指出他们的报告“数据详实、分析深入、论证合理、符合实际,政策建议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对自治区的节能减排工作非常有益。”骄人成绩的背后,展示出经院学子开展课外学术创新的能力,体现了经济学院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践行学校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经济学院在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帮助学生完成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能力强有力的转化。

温情服务,缘来“经院一家人”

  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经院学子就在接受“经院一家人”学院精神的熏陶。为了帮助经院学子体验丰富的大学生活,经济学院不仅注重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更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温情服务,提供多样平台,创造“经彩”大学生活。

  每年秋季学期初,经济学院都会举办“缘来一家人”迎新晚会,以缘分为主题,新生们进行各式的才艺展示。晚会将一年级新生紧密相连,为后续的大学生活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每年11月11日举行的联谊舞会更是被全校同学誉为“最经典的单身派对”。学院为每位参加舞会的同学组织多期交际舞培训课程,让学生提升舞技,提高自信,展示风采,在校内反响热烈。为了丰富学子文化生活,经济学院举办了展示各色绝技的经英达人秀、以创作为主的诗歌大赛、“惜别经院”毕业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文艺活动。学院还定期向全院各个班级拨付专项的“特殊班费”,鼓励支持进行“三班”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进同窗间的了解与友谊,活跃班级文化氛围,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经院文化追求学生文体兼备,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同样是经院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师生联谊足球赛,到“3V3”宿舍篮球赛,从经院体育文化节到乒乓羽毛排球赛,经院学子的体育生活充实多姿。2013年,经济学院在新生运动会中团体总分荣获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经院男足在全校甲级联赛中再度折桂,完成了两年三冠的壮举;勇冠三军的女子排球队在全校甲级联赛中实现了历史性的三连冠……

  除此之外,经济学院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习、情感、生活等多方面入手建设学院文化,“温情”服务学生,提高经院学子的归属感和向心力。2013年12月,经济学院“20岁生日派对”首次举行,为即将年满20岁的经院学子集中举行简约而温馨的聚会,杨瑞龙院长送上亲笔贺卡,让学生充分体会经院一家人的温暖。
  类似生日会这样“关爱学生,温暖经院”的主题活动还有很多:
  本着“传递知识,节约能源”的理念,经济学院开设了“循环书库”项目,定期组织高低年级学生互相流通旧教材和专业书籍,在书本知识的“届届相传”中,营造经院学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
  在生活方面,经济学院统一制作了“经英优惠卡”,为经院学生争取购书、打印复印、餐饮、通讯、照相、健身等日常优惠计划。只要一卡在手,经院学子就能过上方便快捷的最优化校园生活。
   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学院与学生的直接交流,经济学院十分注重自媒体发展,于2013年3月份创办了全校第一个院级微信平台,并创新开发了“网络答疑台”功能,利用微信便于双向沟通的特点,充分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只要有关于经院的问题,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都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编辑人员会立即向相关人士寻求权威答案。这一实用高效的妙招减少了同学寻找答案的阻碍,也拉近了学院与学生的距离,目前加入人数已逾1000人。


  思想成长、素质培养、学术提升、温情关爱,这些是经院学生文化的几个关键词。与此同时,经济学院始终在推陈出新,力图更好地提升经院学子的综合素养。举办“经英成长大讲堂”,邀请知名企业家和艺术名家前来演讲,聘请他们成为经济学院的“经英培育导师”,为学生搭建与成功人士交流的新平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春晚前总导演郎昆、国家一级演员谭晶、硬笔书法大师庞中华等等先后受邀为学生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数位在全球顶尖金融机构任“首席经济学家”的校友返校所举办的阵容豪华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通过导师和学长们的言传身教,强化了经院学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寻找方向、发展成才。吴玉章奖学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宝钢奖学金特等奖、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金奖……,一个个“闪亮”头衔的背后是经院学子全方位成长的最好见证。
  除了校内培养之外,经济学院还组织“经英艺术馆”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798工业艺术园区、国家博物馆“地中海文明”展等人文艺术展览,让学生在实践和亲身经历中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和人文底蕴。不久前,经济学院还打造了“自明星建设”活动,推出“我在经院”系列海报,在校园网人大影像栏目和校内电子屏展示,一张张图片摒弃了传统的“宏大叙事”风格,突出学生个体形象与独特感悟,留驻经院学子生活中的瞬间,呈现出经院学子最难忘而美好的大学时光,收获了院内外师生的大量“点赞”。此时,在2014年的春风里,“经院之星”评选和“经英学霸赛”也拉开了帷幕……
  “我们是一棵树上的许多片叶子,尽管各不相同,但却紧密相连。”一段段文字讲述经院学子的故事,一张张照片细数身边的感动,一起分享如歌如梭的经英时光,“爱在经院,爱无反顾”。

(编辑:王宝奎,陆美贺;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