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实践|脚踏实地聆听村庄故事,身体力行体会乡村振兴:记本科第三党支部暑期实践活动
发文时间:2022-09-14

风一程,水一程,身向乡村那畔行;

山一重,村一重,遥看乡野千户灯。

人大经院的学生党员深入基层,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助力乡村振兴。

在社会实践期间,

他们肩负重任,埋头苦干;

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他们脚踏实地,服务社会。

为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血脉的赓续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第三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实践活动。

孟博远:大创调研探寻乡村内生式发展道路

2022年8月初,孟博远同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的其他同学一起前往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开展暑期大创调研。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新的时代需要。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既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又面临着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乡村发展路径、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孟博远和项目组其他成员对何斯路村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

调研期间,孟博远和项目组成员对村支书和十余位村民进行了调研走访,还观摩了何斯路村特有的“斯路晨读”活动。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孟博远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能人型”居民对乡村内生式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安居乐业是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他和项目组成员深刻感到:“乡村需要有‘乡村梦’的人,真正成就乡村的也正在于‘人’”。

邢慧彤:千百下乡理解乡村振兴

在一户户的走访中,在推心置腹的闲聊家常中,倾听来自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发现仍存在的现实问题。

暑假中,邢慧彤前往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头镇南桥村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实践调研,以农村教育、土地与住房、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并探究疫情下的基层治理情况。

邢慧彤和村子里年龄相仿的大学生一同对村子整体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各家各户进行问卷调查。在和村民的交谈中,邢慧彤了解到村中绝大部分农民的土地已经集体租出,村子里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余下少数也从事村内或邻村的轻工业生产。村子里老龄群体对于土地的依赖度较高,不愿随子女去往城市生活,因此空巢老人现象普遍。

通过与村干部访谈,邢慧彤了解到虽然村党支部大力宣传贯彻各项政策,推进乡村振兴,但村民层面由于思想教育上的不足,很多村民并不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邢慧彤谈到:“这次的社会实践,给我一种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的踏实感。‘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泥土的孩子,我们远赴城市求学,不能忘了自己的根,要时刻挂念着这一方土地,在泥土中积淀力量,待学成归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李翔婧:千村调研聚焦土地流转

2022年8月25日,李翔婧和其他经济学院的四位同学踏上山东曲阜的千村调研之旅,一起研究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问题。

五位同学在当地村支书的带领下分别入户调研。当地百姓热情耐心地回答她们的每一个问题,与同学们诉说自己所遇的困难。村里的环境十分优美,但还是存在着土地承包、流转等种种问题,并且当地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总体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同学们也抓住调研发现的现象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调研,采访当地几个果园种植商,探寻簸箕掌村乡村振兴的情况。

在这次簸箕掌村调研之旅中,李翔婧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更加深刻,深切感受到即使是在做学术活动中,也不能忘记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要尽自己所学为乡村振兴奉献出一份力量。

刘佳玮:千人百村感悟产业力量

暑假期间,刘佳玮前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增田镇小池村开展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实践调研。

小池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处偏远,山林交错,平整土地较少,现代化农业条件较为薄弱。刘佳玮和另一名队员访谈了村两委的主要成员,随后深入各家各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前往当地的肉牛合作社进行调研。

小池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庄内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家庭的主要劳务情况多为爷爷奶奶辈在家务农,在农闲时从事砖匠、缝纫等零工,父母辈则多外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务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在镇上读书。

现任村书记陈浩生于1996年,他家庭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父母健康问题选择了留在村里,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小黄牛是乐安县的特色牛品种,陈浩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学习了肉牛养殖技术,自主拓展销路,在小池村兴办起了肉牛养殖合作社,并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参与到肉牛养殖中。现在小池村养殖规模约为500头,营业收入约为500万元,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产业力量。

刘佳玮谈到:“本次调研,我在这些朴实的村民身上感受到了生命和劳动的力量,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一批领路人的重要性。”

雷睿妍:大创实践深入体会“山海协作”

2022年8月上旬,雷睿妍同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同学去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开展暑期大创调研,探索当地区域协作项目“山海协作”的实施效果与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很多地区提供了先行示范经验。他们一行人前往了花田小镇 、骆驼九龙黑茶产业园 、武义萤石博物馆 、壶山直播间等山海协作帮扶支持项目和产业。在调研中雷睿妍发现,虽然很多村民对概念的了解有限,但他们的的确确体会到了山海协作的好处。

雷睿妍分享道:“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茶园的讲解员姐姐给当地山海协作委员会主任打电话时那种活泼的语气。他们并不觉得这是政府派下来的官员,而是真真正正把主任当做一起生活的邻居,这比任何用文字书写的‘平易近人’更有说服力。

要发展一个地区、一个旅游区,一种产业远远不够。就像调研时村民们说的那样,“得把一整套的产业搞上去,当地人的生活才能提高起来。”,当地人也理解区域帮扶需要一定时间的,村民们说:“不管搞什么帮扶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着急,慢慢才能显示出效果,全县所有人的生活才能提高,不然任何发展都只是暂时的。”那就让我们一起等待,共同期待。

黄子倩:千村大调查探索产业升级

黄子倩在暑假期间跟随刘守英院长前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和探索。他们来到桂城、大沥、九江等乡镇区域,走访了基层干部和企业家,既看到了南海繁华的都市面貌,也发现了村镇破败的产业现状。

5天时间里,黄子倩跟随调研团队参观各类产业园区、了解村镇土地规划,对南海的城市发展脉络和乡村振兴步调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黄子倩了解到,家具、红木、五金等制造业在南海是响当当的“名牌”行业,但近年来其传统制造业走向衰败,原本具有活力的村级工业园也变得脏乱差,亟需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黄子倩还与另外两名队员一起调研了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夏南二村,从人、地、业、村的角度了解一个村庄的全貌。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黄子倩表示,深入村庄让她切实体会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但大家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走向富裕,美好生活;这也正是党的初心所在。

张辰蔚:千百调研体会影视文旅集体合作创收

2022年7月初,张辰蔚同其他三位经济学院同学一道,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镇北堡村开展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在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中,张辰蔚随着调研团队与镇北堡村基层干部座谈,走进居民家中入户访谈,深入了解镇北堡村村民集体合作化经营成果和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

张辰蔚与调研团队的同学们在实地走访中总结出,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借助优势是镇北堡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重要原因。镇北堡村大力发挥文化特色,依托辖区内的著名旅游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便利的交通以及优良的环境,由村委会联合村民推进“三变”模式,建立起镇北民宿村、镇北堡影视摄影棚一系列影视文旅产业;改整村内土地,打造“向阳花海”景区,推进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张辰蔚同学深刻体会到村民集体合作化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村民来说,集体合作相比于“单干”,减少了信息闭塞、抗风险能力低等不利条件对村民致富的影响,直观地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本科第三党支部成员面向实际,深入基层,聚焦土地流转、感悟产业升级、体会集体合作、理解乡村振兴,听真话、察真情,把脚印留在田坎上,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提升实干本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来源 / 本科第三党支部整理 / 督查组 邢慧彤编辑 / 宣传组 潘雨彤核稿 / 蒋莉薇核发 / 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