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8-12-16

2018年12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第八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本次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大摩擦”与“大调整”的世界经济。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于春海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贺力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孙杰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讲话。

于春海教授在主持辞中指出,世界经济当中各种纷争和摩擦不是暂时,不是周期性的,也不是局部性,而是区域性、结构性和全局性的,因此 “大摩擦”与“大调整”的世界经济值得期待。此次论坛旨在重新审视“大摩擦”与“大调整”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基本经济特征。


王晋斌教授代表课题组首先进行了报告发布,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大摩擦”与“大调整”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重塑与“大平庸”周期的延展。他指出,大摩擦是逆全球化,大调整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重塑,而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是未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了延长此轮美国经济景气周期的长度,延缓美联储加息是特朗普政府宏观政策的要点。在此趋势下,走经济的内外平衡发展道路是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但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会导致全球贸易投资限制规则的提高,限制和阻碍了技术贸易和技术扩,经济全球化的重塑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技术贸易的稀缺性增加。此外,特朗普采取“先破后立”策略来重塑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对世界贸易和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世界贸易增速会继续处于较低增速阶段,大平庸周期会延展。王晋斌教授依次向大家介绍了报告的各部分,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方向,丰富的内容和清晰的论证使得在场人员对世界经济形势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贺力平教授对报告做了点评并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当前美国经济现在实际运行水平仍然偏低,但未来实际运行指标会转正,一旦转正以后,一定程度收缩在所难免的。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外部需求也非常重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依然大量依靠外部市场。他指出,尽管有美国或者中国等大型经济体的需求支撑,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深刻的矛盾,大摩擦、大调整不断出现。


孙杰研究员认为,政治化的问题对于判断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美国经济政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美国企图重建一套体系,在重建过程中打破所有的规则,要把握这样的国际经济政策调整,离不开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经济学的融合与理解。


张礼卿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更高程度、更大程度的开放以应对美国血缘或者盟友关系圈定利益集团,而中国在应对大环境变革、大调整方面,也需要不断解决地缘政治冲突,还有社会动荡、宗教种族冲突等问题。他指出,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最新的科技发展,与之相应的产业迅速的扩张,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空间,并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经济全球化放慢带来的挑战。针对中美贸易战,他表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贸易战,而是夹杂着对全球领导地位的竞争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甚至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因此,中国面对美国企图,需要显得更主动一点,更要团结一心,在未来新版WTO协议中更好地谋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桑百川教授认为,美国在谋求改变现有的国际经贸规则中,并未明确表示支持逆全球化。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重回经济全球化的道路就意味着和中国达成协议,而中国会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做出较大的让步,但这会触及中国的底线。他指出,美国在谋求遏制中国技术进步和发展,但美国国内也存在着利益的巨大的分歧,美国社会的分裂也是非常严峻的。此外美国与日本、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受阻,难以达成美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


论坛最后,于春海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中国需要跳出冲突视角,回归本位去思考内在的改革开放。此外还要正视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大摩擦和大调整,做出灵活务实的回应。他还指出,本次论坛的珍贵之处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关注世界经济,不同学者的观点在此相互呼应,相互支撑,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第八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网、中国发展网、新浪网、中青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日报海外网、光明日报、中新社、财经杂志、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均参会并进行了新闻报道。

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