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答好“大地之卷” ——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情考察团赴四川眉山调研
发文时间:2022-07-27

“数字平台的‘零接触’服务是否符合中老年群体需求?”“大面积授信中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在实施上有何区别?”在四川省眉山农村商业银行总行的会议室里,问题被一群青年人紧锣密鼓地抛出,他们将在总行负责人的口中得到详细的答案。

这群青年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国情考察团。2022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寄语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令他们心生向往。7月4日至6日,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佩洁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情考察团共14名师生紧随总书记的脚步赴四川眉山开展实地调研,深入考察眉山农商行乡村振兴有关业务,研学振兴道路,紧系国情民生。

(国情考察团赴太和镇永丰村调研)

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推崇躬行思想,认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践第一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归宿,两者辩证统一。因此,只有将所学所思与实际紧密相连,理论才不会沦为僵化的教条。本次调研开始前,考察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从金融科技、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政企合作等角度针对眉山农商行主要业务设计调研提纲,自天南海北汇聚在四川省眉山市,将书本所学与实际处理方式相对应,切实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明辨善思,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不仅是宏大叙事,更蕴藏在普通人的不凡事中,青年人应当在实践中汲取身边的精神力量。在访谈中考察团了解到,太和镇永丰村多数家庭始终以种粮为主业,坚守“良田守护者”的追求,让中国人“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在走访三苏源农场时,负责人也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助力脱贫,不断推广农资技术支持以优化周边农户产量。考察团在实践中感受到甘愿奉献与敦本务实的精神,锻造了坚韧不拔之志,迈稳步伐,笃行不怠。

(国情考察团在永丰村开展座谈会)

身入基层,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历史表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到群众中去,才能发现中国之问,紧系国情民生。本次考察中,考察团各支队在当地农商行支行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别调研眉山三苏源家庭农场、“老坛子”泡菜企业、“好味稻”水稻合作社与“葡满仓”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及企业,了解农商行基层业务的痛点堵点,从中发现乡村振兴的经验问题,让调研更具针对性,切实落实所学。青年人在实践中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才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调研支队前往“葡满仓”种植基地调研)

(调研支队前往“好味稻”水稻合作社调研)

舍我其谁,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对破除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地域均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市场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希望青年人“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青年人应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提升实干本领,进而读懂中国、讲述中国、助力中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