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行“经英导航”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活动之首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发文时间:2008-12-19

经济学院举行“经英导航”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活动之首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世界正在步入全球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变成一种“我和你”的关系。但是由于青年人在心理、经验上的不足,在面临全球化的趋势时,往往不能抓住机遇,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这种情况,经济学院研究生会经过精心筹备,于 12月10日 在公共教学二楼2204教室举行了“经英导航”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活动之首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采取座谈会的形式,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生规划”,雷孚斯(北京)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国桑菲尔德语言预备学院校长、经济学院87届硕士 王缜女士和柏林中国妇女联谊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友 贾力群女士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和同学们分享了她们在德国生活、工作了十余年的经历。
    座谈会开始, 贾女士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在座同学是否考虑去国外学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究其原因,有的同学认为,融入不同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更开放的眼光和视角;其他同学认为不出去看看,人生观一定程度上会有局限性;还有同学认为,西方人拥有更加快乐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去思考。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同学们的回答最终都回归到一个主题上,即我们必须要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问题。对于如何走出去, 贾女士认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为将来的机会做准备。大学毕业后,她在工厂工作的时候还仍然坚持看毛主席语录的英文版。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点点滴滴的准备都会是有用的,只有这样,当工作中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会游刃有余。
    关于如何适应不同文化背景, 王女士也和同学们分享了她当年留学德国的艰辛经历。 35岁出国留学读博,她却面临着国内经济学学位不被承认的尴尬境地,并且遇到了语言、生活方面的障碍,甚至为生活所迫做起了打扫卫生的工作。如何克服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 王女士告诉大家,不管自己的社会地位如何,人格一定要和别人平等,当然也要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切换中把握好“度”。正如她所说,将所有人看成同样的“人”,心理上就成熟了。自由平等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重要的是要作为坚定的信念。
    另外,两位嘉宾都强调到,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保持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贾女士对快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快乐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她 45岁退休之后,开始从事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教书、参加社团活动等等,从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风景。 王女士也用自己在德国创办公司的经历告诉大家,做有意义的事,心灵是满足的。同时,嘉宾们认为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在人生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贾女士认为西方人面子观念较为单薄,强调平等、热爱生活,而中国的学生肩负太多的希望,不容易快乐。 王女士也向同学们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制,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德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当然,嘉宾们一致认为,不管是何种教育,大学学习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很重要。
    本次活动嘉宾们和同学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大家都对此次交流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

(编辑:经济学院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