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31次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17-11-07

   2017年11月4日-5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31次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组长洪银兴,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组秘书长黄泰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副校长刘元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兴华优秀论文奖获奖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副院长郑新业、副院长陈彦斌等出席开幕式。贺耀敏副校长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的200余名参会代表在会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与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新战略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刘伟校长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时召开,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领域,如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如何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本次年会紧扣这一时代主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分析和讨论,这既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是对十九大报告内容的深入学习与贯彻。

  刘伟校长表示,首次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1986年举行,旨在搭建高校经济学界学科交流、协作创新的平台。三十多年来,在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影响与带领下,一大批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水平理论人才、许多原创性富有指导意义的优秀成果得以涌现。由老一辈经济学家创立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走到今天,又站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学者们应积极发挥其高端论坛的作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努力培育和带领青年学者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将研讨会的优良传统发扬传承,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开幕式上,洪银兴教授现场宣布了“兴华优秀论文奖”名单,卫兴华教授为获奖者颁奖。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2016年设立“兴华优秀论文奖”。卫兴华教授捐出其获得的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奖励基金,激励学者积极参与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提高研究成果,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本次年会为第一次颁发“兴华优秀论文奖”,西北大学任保平、南京大学范从来、中国人民大学陈享光、南开大学刘凤义、武汉大学郭熙保、吉林财经大学黎贵才、南京大学张二震、南开大学张海鹏获奖。

  卫兴华教授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进行发言,他指出,从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四大转变。一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为完善按要素进行分配的社会分配机制;三为注意区分“生产”与“分配”的概念,“生产”概念用效率衡量,“分配”概念用公平衡量。发展经济既要重视生产效率,也要重视分配公平。四为注重实体经济发展。

  洪银兴教授以“新时代现代化的特性”为题发言。他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则要求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应在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逄锦聚教授以“十九大提出的新课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题发言。他指出,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十九大取得的一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吸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以十九大提出的新课题为主攻方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魏杰教授围绕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隐藏的金融风险发言。他总结了五大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点:一为抑制资产泡沫;二为稳住外汇价格与数量;三为稳住个人债务、企业债务与政府债务;四为治理金融秩序;五为搭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并行的双支柱体系。

  黄桂田教授指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自古以来绕不开的永久话题,他回顾了自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以来经济学发展的240年间不同学派对该问题的论述,得出单独依靠理论逻辑的解释力有限的结论,并指出应从现实出发考量该问题。

  范从来教授以“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特征——以民间投资的进入与退出角度”为题发言。他从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三大产业出发,就民间投资的进入与退出、增长与减少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五大结构特征。

  赖德胜教授以“人力资本与东北振兴”为题发言。他指出应在继续推动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的理念下,充分利用东北的重工业优势地位,促进东北制造业继续迈向中高端。这既是东北地区比较优势的内在要求,又可以继续利用以往所形成的专用性人力资本。

  刘元春教授以“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框架”为题发言。他指出,应贯彻以四个全面为基础的新思路,通过反腐倡廉、四风整顿、政治生态的净化来打破新权贵阶层所构建的利益藩篱,树立法治有为的党中央和改革权威,书写新时期中国改革发展崭新的时代篇章。

  4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新时代全方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开放体系下的‘一带一路’新方略与全球经济治理”三个分论坛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4日晚上,以“中国经济学发展与协同创新”为主题的全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院长论坛在宋涛大讲堂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近40所全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院长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教授主持会议。

  5日,北京大学黄桂田、南京大学沈坤荣、西南财经大学刘灿、中国人民大学谢富胜、辽宁大学谢地、武汉大学郭熙保、中央民族大学张丽君、中国人民大学王国刚、吉林财经大学宋冬林、福建师范大学黄茂兴、南京大学张二震、辽宁大学林木西、日本北九州大学王效平、四川师范大学丁任重、深圳大学陶一桃、吉林大学李晓、西南财经大学盖凯程、南京大学郑江淮、复旦大学高帆、厦门大学庄宗明、武汉大学简新华、四川大学蒋永穆、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北京大学张辉、云南财经大学伏润民、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西、对外经贸大学洪俊杰、郑州大学高友才、吉林纪玉山、西南财经大学韩文龙、内蒙古师范大学齐义军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言,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议题进行研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召开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31次年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学,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又赋予其丰富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广泛性和延续性,丰富了人类经济思想宝库。这是我们在经济领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更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

   在闭幕式前,刘伟校长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本次年会是十九大之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关于“发展”的问题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科学的高度。他认为,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首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要紧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加强法制化保障,加强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因此,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理念,是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整体,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把握其中的要领。

 

  闭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主持。

  洪银兴教授致闭幕词。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集中研讨了12个问题并取得了进展,研讨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思想史、重点理论问题,科学性及发展逻辑等多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信仰,同时要把它作为一门科学,要从科学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进行研究,立足民族、立足国情,坚持服务国家和人民。随后,洪银兴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授牌,副院长郑新业代表经济学院接受。现场还宣布了第32次年会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和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完成会旗交接仪式。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是在原国家教委的倡导下,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8所高校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宋涛先生、胡代光先生、滕维藻先生、蒋学模先生、谭崇台先生、关梦觉先生、刘诗白先生、吴宣恭先生、卫兴华先生、谷书堂先生、陶大镛先生、张维达先生、陈征先生等组织创办的。研讨会于1985年举行筹备会议,1986年举行第一次会议,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30次。年会已成为全国高校经济学界展示思想的学术盛会,百家争鸣的理论原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

(供稿:程万昕;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