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观论坛:专家纵论大改革视野下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构
发文时间:2014-03-18

    3月1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第一季度)”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这是经济研究所自2006年创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以来举办的第29期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主持。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经济学院是人民大学的“王牌”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2006年创办以来,在向党和国家献计献策方面发出了人大的声音,为持续扩大人民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论坛注重将人民大学学科、学风方面的比较优势与中央的决策需求和社会重大需求相结合,将社会力量和学术力量相结合,将中国的问题和全球的视野相结合,将研究所各位学者的研究思想和科学方法相结合,八年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已经成为人民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也是人民大学建设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代表感谢中诚信公司等合作机构以及喻户嘉宾和论坛学术团队成员的投入和坚持,并提出,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我们思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政策取向选择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重新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常务副校长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迺武教授,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主编、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处长刘凤良教授,科研处处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教授,院长助理陈彦斌教授,中诚信集团执行副总裁闫衍博士等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和学者出席论坛。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主编、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代表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4年第一季度)——大改革视野下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发布报告


    报告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我国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融,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变量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矛盾、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本报告第三部分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宏观调控的对象由需求管理为主转向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二是要设立和调控中国的痛苦指数(misery index);三是宏观调控以规则为基础兼顾灵活性;四是宏观调控要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突出的位置;五是物价稳定的安全线可以提高到4%;六是当前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主要是:一是提高防范债务风险的力度,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和各种隐性债务;二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塑造和强化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调节功能;三是加快建立民主财政、透明财政和公共财政;四是切实落实税费的依法征收和财政资金使用的依法监管,既要力求减少税收征管方面的跑、冒、滴、漏,也要力求减少财政资金使用上的跑、冒、滴、漏。特别是财政资金使用上的浪费、造假、公款私用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七是我们对当前的货币政策有如下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建立政策利率及相应的利率调控框架 ;三是把风险管理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内,防范并抑制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四是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来降低个人和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是明确并落实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主体。八是减少行政干预,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调节。
    论坛讨论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教授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认为,要按改革的总要求重构宏观调控体系。首先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他提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并不相同,中国如果采取有力措施,是能够化解政府债务的。这些措施包括:一是要将政府债务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二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三是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四是要借鉴西方利用政府债券为市政融资的经验;五是要加快编报政府资产负债表;六是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七是要制定高负债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防止地方风险转化为中央政府风险。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发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指出,要以中国经济发展、改革依据作为重构经验。他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都远多于解决方案,如何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认为,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和现实,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实处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改革的难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革不是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加大了改革的难度;二是利益格局的影响;三是人的理念,即从之前的靠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转向靠重构宏观经济体系来发展经济。改革的最佳突破口是财税体制改革,财政可以作为新的改革牵引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发言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教授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目标是更广更深的市场化,而改革的坐标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二是要形成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的体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就大改革视野下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构需要怎样的哲学理念这一重要命题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每一次大危机之后便是大反思,在目前的情况下,对波动要有所对冲以利于中长期增长,但要注意波动源变化的几个因素:外部冲击大幅抬头;金融市场冲击大于产品市场冲击;供给因素特别是其中的结构性因素全面抬头,这些因素表明必须由改革统领重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教授主持讨论环节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新京报等20余家社会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新浪网财经频道对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编辑:王宝奎,陆美贺;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