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9年第三季度)”在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09-09-27

927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三大发布”之一的常设性发布会“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9年第三季度)”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林岗副校长出席论坛并致词。

林岗副校长在致辞中希望经济学院的学者,特别是年轻教师能够聚精会神,静心宁气,多出精品,治学咨政,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办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林岗副校长还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培勇,北京市政协委员、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人大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等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以及经济学研究所的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研究所联席所长 杨瑞龙教授和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 朱戎博士共同主持。人大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在论坛上代表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09年第三季度)——次高速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

报告提出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支撑点开始步入边际递减或总量衰退阶段而出现的资源配置效应衰退、国际贸易加速增长、人口负担反向效应出现、城市化增长冲击力加速回落以及第二产业带动效应下降等六大变异现象,并指出这些变异现象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源泉可能将转向“消费率提升”、“城市化加速”、“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深化”以及“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五个方面。报告运用计量模型表明,中国经济将步入“次高速增长时期”,并呈现出6大规律:一是未来4年内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将保持在9%左右,二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三是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四是从绝对额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依然具有的“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的特色,五是未来“次高速经济增长”的结构都处于良性调整的过程中并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六是原来预想的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对此,报告指出要在漫长的增长模式转变中坚持“六大动态平衡术”:即在需求结构转型过程中注重总需求三驾马车的动态平衡术,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重视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平衡,在工业化驱动模式向服务业驱动模式转型中高度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消费之间的互动,在向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进程中重视需求型技术变迁与供给型技术变迁之间的匹配,重视产业的技术基础与经营基础的匹配、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匹配,在评判标准上要重视后工业社会目标与工业化社会目标之间的平衡,在增长目标的制定上“在高速增长中调结构”不仅过去是今后依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报告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精彩的演讲博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也围绕人大报告,就未来中国的增长路径、过去支撑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否依然存在、中国是否能够找到未来持续高速增长的支撑点、挖掘中国未来高速增长源泉的可行路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讨论。他们睿智精辟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共鸣。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新闻周刊、上海证券报、中国工商时报等30余家社会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采访和报道,中央电视台对经济学研究所的学者进行了专访,和讯网等对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作为常设性发布会,“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一年举办四次,自2006年10月份开始,我校已成功的举办了十一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并发布了同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也被媒体评为内地八大权威预测机构,位列国家发改委之后居第二位。

(编辑:王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