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经济与能源使用的关系:增长、消费、可再生能源与挑战”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文时间:2017-05-06

   2017年4月27日,The Lantau Group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共同举办了“探究中国经济与能源使用的关系:增长、消费、可再生能源与挑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讨论了能源使用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地理位置与人口如何影响能源使用、最新的能源改革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深远意义、以及中国长期存在的可再生能源弃用等问题。本次研讨会吸引了超过五十名来自政府、学术界、能源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相关人员参加。

   原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博士介绍了其在电力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报告中,胡博士提到中国能源总需求中不同的能源对GDP增长的反应不同,电力需求与GDP之间的关联也颇具争议。胡博士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显示总的能源密度明显下降,且电力需求的增长率比GDP增长率下降的更快,尽管如此,电力使用量仍可以揭示很多关于个体部门景气程度的额外信息,这也为GDP评估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胡竞秋博士作了题为“收入增长:南北气候以及集中供热需求”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地区供暖需求是居民消费者财富的函数,更多的南部地区,对区域供暖的需求逐步增加,在提高了总需求同时,也对目前区域供暖系统的经济性,有效性和灵活性提出质疑,富裕的消费者希望有更加舒适,方便,人性化的供暖系统,因此传统的供暖系统有待更新。

 

   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的张素芳教授作了题为“新电改背景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报告。张教授认为中国电力部门还正处于改革期,此次改革起始于2015年3月,并且改革的全部成果还未完全实现,问题不仅仅只有产能过剩,欠发达的辅助性服务以及系统灵活性的不足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张教授建议改革应该同时面向发电和售电,促进竞争,使输电和配电实现非捆绑式定价,此外,政策实施的效率也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来自The Lantau Group的张柳潼博士作了题为“弃风和弃光:中国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的报告。报告中,张博士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中国电力装机容量有很大的盈余,远超过满足峰值的需要,例如某些省份的火电站负载系数低至25%,然而弃风弃光率却达到40%。张博士认为目前并没有短期的方法能够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但是增强跨省合作,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强化市场机制或许大有裨益。

 

(编辑:程万昕;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