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
发文时间:2017-04-11

    4月10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第十讲及第十一讲在国学馆116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以及经济学院院长张宇教授分别为大家讲授“《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等内容。随后举行了研修班结业仪式。结业仪式由谢富胜教授主持。

 

    邱海平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资本论》中寻找答案,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研究目的、对象、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构想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宇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后,他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对象的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等等。

 

    授课结束之后,谢富胜教授主持进行了本期高级研修班的结业仪式。

 

    张宇院长对本期高级研修班系列课程进行总结,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举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系列讲座,为全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四期,还会继续举办下去。他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体专家学者要不断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研修班学员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罗楚亮和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卢江分别发言。两位学员分享了各自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各位授课老师的感谢,呼吁全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奋发努力,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张宇教授和邱海平教授向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本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自4月7日开班以来,历时4天,举办专题讲座11场,累计授课近30小时,顾海良、李建平、高德步、何自力、方福前、王立胜、杨承训、洪银兴、裴长洪、邱海平、张宇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大讲堂,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历史贡献,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奋力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来自各级政府机关、中央党校及各地方党校、各高校等百余个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两百多名学员参加。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网、半月谈、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对本次大讲堂活动进行了报道。


课程回顾

第一课|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

    顾海良教授指出,学科的发展需要有理论创新、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三个方面的创新,其中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和体系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基于这一核心观点,顾海良教授介绍了马克思在本人思想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过程,并把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两部著作看做马克思的两次思想转折点,在这两次转折后,马克思从一个“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转变为“赞同者”,最后又变为“创新者”。

第二课|李建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李建平教授首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当代经济实践和科学术语革命之间的重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一脉相承,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交换关系以及政治、国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历史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实践认识论的有机统一,其中历史唯物论是基础,其他两种方法则各有其重要作用。

第三课|高德步:中国传统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的价值传统有三个核心特点,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乐天知命,率性自由”。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的马克思主义观念,构成了中国的现代价值,而这一价值体系经过百年来现代化、中国化的过程,已经与中国传统价值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的新传统。这一现代价值传统在今天同样面临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价值革命,从外部、从历史寻找答案,进行综合创新。要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要坚持理论的民族性和历史性,从国情出发,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回到传统价值中寻找支撑。

第四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问题

    何自力教授认为,去工业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西方国家出现的去工业化现象,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上,何自力教授表示必须坚守公有制和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基石,并且在未来要用这一体系对我们的经济学教育教学进行重构。

第五课|方福前: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方福前教授主要讲述了“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变迁”、“对西方经济学的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应克服的一些偏向”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初步理解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要把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相结合,把制度分析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两者之间求同存异,共同为研究中国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第六课|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

    王立胜教授认为,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必须要把握住五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基本原则”的研究,其次是“哲学基础”的研究,随后是“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的研究,最后还须有针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哲学概念的梳理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仔细梳理学术史,需要把握四条线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其次是中国学术界、理论界讨论的成果,再次是外国学说的引进及其作用,最后也最常被人忽略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话语”,也就是所谓的“中国智慧”。

第七课|杨承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

    杨承训教授首先从历史角度讲解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原因概括为“三四二一”;其次介绍了“社会化规律沟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系”,通过社会化交换理论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然后阐述了自己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及“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特殊规律”的理解;最后,杨承训教授与全体学员分享了两个思考问题,一是“公有制资本如何人格化”,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么防资源错配”。

第八课|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洪银兴教授对经济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讲解了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洪银兴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理论要讲中国故事、体现中国智慧。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生产力,既要研究经济制度的优化,也要研究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经济发展理论领域占有话语权,经济发展理论也必须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

第九课|裴长洪:对外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裴长洪教授指出,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外开放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分析框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随后,他从中国特色开放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开放经济理论创新、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借鉴作用等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第十课|邱海平:《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邱海平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资本论》中寻找答案,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研究目的、对象、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构想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十一课|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张宇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后,他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对象的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等等。

(编辑:程万昕;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