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17期世界经济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8-06-20

2018年6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世界经济学研讨会在明德主楼729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区域贸易协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孙瑾副教授和王小龙研究生作了论文报告。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赵勇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雷达教授、王孝松教授、于春海教授、范志勇副教授、詹宏毅副教授、陈朴老师。

世界贸易组织主导下的多哈回合谈判搁置以来,各国积极探索签署更适合特定地区经贸发展的区域贸易协定,以更好地加强多边双边经贸往来。2013年,我国也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加强同沿线65个国家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出口产品是国家之间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出口产品的质量直接反应了国家形象,影响国家之间除货物贸易外的其他领域合作,并且有关出口产品的规定也是区域贸易协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后,“质量强国”相继出现在“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并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WTO(2011) 在中国入世后提出来新一代的区域贸易协定规则,比传统WTO规则标准要求更高,那么要求更高的区域贸易协定是否带来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呢?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是否具有独到的特点?为了探究这些问题,孙瑾副教授和王小龙同学就我国同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这篇文章的创新点就在于,将区域贸易协定的“协议覆盖率”和“法律承诺率”加入到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之中,并且对照区域贸易协定原文更新了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协议覆盖率”和“法律承诺率”数据,同时在稳健性检验中,经过大量尝试探索出将英语能力指数EPI作为替代回归模型中主要自变量的工具变量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

报告结束后,于春海教授、王孝松教授和赵勇副教授等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建议,与会学者和孙瑾老师以及王小龙同学就文章中的话题、逻辑思路、数据处理等细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世界经济研讨会圆满结束。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