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经济与历史”学术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7-11-01

   2017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届“经济与历史”学术研讨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世界经验的历史审视”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经济史学会外国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云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来自索邦大学、卑尔根大学、马尔堡大学的外国学者近100人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会议围绕着以历史视角探索中国与世界的新型经济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开幕式上,贺耀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历史的理论与现实是研究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视角,中国的发展成就,要求经济学家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角度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国亮教授通过梳理房地产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关系的历史,以及中国特有的土地政策和住宅偏好,认为房价的上涨是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并且中国的房价整体上并不存在虚高问题,住宅的改善还有很大空间。

   索邦大学的BARJOT教授认为,建立在欧洲、北美等地区工业化历史经验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需要受到质疑,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崛起,构成了对这些理论范式的修正和挑战,并且应该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他同时还介绍了2018年世界经济史大会预备会议的情况,由于卑尔根大学的Harm Schr?ter教授因故未能出席大会,特委托BARJOT教授代其宣读了为大会撰写的演讲稿:工业化经济发展理论的源流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以“用好经济分析的三种技术:历史、计量和理论”为题,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三者在现代经济学中应有的关系,以及目前存在的忽视历史的问题,认为计量分析与历史分析、理论逻辑分析相结合,将推动经济学理论更为全面的发展。方福前教授还指出,具备必要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知识,是一个经济学学者的基本素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王玉茹教授指出,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构建的角度出发,回顾历史,中国为跟随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付出了代价,我们应该从中国自身发展中寻找经验和特质,作为构建理论的根源。她还指出,我们对幅员辽阔、且具有差异性的中国经济各个具体层面的经济史研究并不充分,例如剥削率的问题。为此,她建议中国学者应该重视基础研究和案例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新经济思想史”。他认为,我们应该重视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研究传统,重视思想对政策制定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主张发挥理论对政策的批判功能,推动以多元主义为指导原则的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何平教授梳理了从北宋一直到明初国家发行纸币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府信用货币的发行方式不具有稳定性和约束力。从信用货币与对政府约束的角度,这样的货币发行方式不构成相应的制度约束)。这一历史对金融虚拟化的当代启发是,数字货币可能在信用上构成某种困境。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张林教授从学界史研究角度指出,经济思想史应该重视对学界事件的研究,通过对学界事件的研究,可是使得我们看到经济学科形成的真实历史过程,并通过这个历史过程认识其他非理论因素,例如不同学者的学术偏好、学术交流与评价方式、学术共同体的利益关系等因素对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不同经济学理论流派的价值,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中国经济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学军研究员主要从理论认识与中国经济实际发展关系的角度,概括了70年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指出,公有制虽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但如何以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为指导原则,确立公有制经济合理的比重,仍然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探索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勇勤教授认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历史上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生产方式和社会交换方式改变的结果。为此,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范式,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能够进行深刻研究的框架。

   21日下午的讨论由五个分论坛组成。分别围绕着“近代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体制与道路的回顾与反思”、“经济思想史与中国发展道路”、“从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反思产业政策研究前沿问题”、“从中国视角出发检视欧洲从18世纪到20世纪发展范式与表现——经济发展理论与工业化之间的有效性和边界”五大主题进行讨论。其中第五分论坛也是2018年世界经济史大会的分论坛的预备会议。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从历史视角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还远未结束,而旧有观念中的误区也需要得到澄清。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更需要中国经验的支撑和检验。中国应以更自信和科学的态度,构建适合自身发展模式又能够融入世界发展进程的理论与话语体系。

   22日上午的青年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淳副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贾根良教授高度肯定了与会专家精彩演讲、评论和讨论,指出此次会议继承了前两届“经济与历史”的会议精神和传统,对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发展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回应了中国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 “经济与历史”学术会议将继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增进中国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上做出贡献。

(供稿:孙睿;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