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讲堂]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系郑京海副教授学术演讲会
发文时间:2013-09-06

【ECON201302

人大经济讲堂

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系郑京海副教授学术演讲会

题目:制度与发展:中国与欧美的比较

演讲人:郑京海

欧洲中国经济学会当选会长(2013-2014)

哥德堡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瑞典)

    

地点:经济学院明德楼主楼734会议室

时间:2013年910日(周) 8:40-11:00

演讲人简介

  郑京海博士为《欧洲中国经济学会》当选会长(2013-2014)、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他曾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访问教授,是国际知名工业及企业生产率分析专家。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是在对中国改革时期的经济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过程中,成功地采用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经济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如美国的《比较经济学杂志》和《美联储圣路易斯经济评论》,英国的 《工业与公司变迁》和《中国经济与商务研究杂志》,加拿大的《世界发展》杂志,中国的《经济研究》杂志和《经济学(季刊)》上,均有高质量研究论文发表。连续三年获《英国中国经济学会》最佳会议论文奖。并于2005 年获中国《经济学(季刊)》年度最佳论文奖提名。自2000 年起相继在伦敦经济学院、英国剑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作访问学者,并于2011年起(至2014年)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郑博士曾主持由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资助的“环境因素对省际生产率的影响”的合作研究项目。另外郑博士近年来还承担了为《中国经济与商务研究杂志》以及《经济学(季刊)》客座主编“生产率研究”专刊和专辑的工作,并负责组织筹办了2007年和2012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及2008年在浙江大学召开的《中国生产率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郑博士正在组织筹办即将在瑞典哥德堡大学商学院召开的《欧洲中国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

讲座文章摘要

  近年来由于西方传统经济转型和发展理论在解释“中国奇迹”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比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西方自由市场经济范式更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框架。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对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与建立做出过重大贡献,深刻总结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将十分有助于经济转型和国家发展理论的建设。以西方传统理论框架为出发点,我们试图扩展开发一个能充分吸收中国悠久历史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分析框架。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作为世界历史上所建立的第一个“文明国家”,它的追求“产权平等”以及对“社会流动性”的偏好,可能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奇迹”背后的根本性文化价值观原因。在这样一个分析框架下,对一些用西方理论长期得不到解释的疑难问题包括“委托人缺失”、“社会契约失效”等都推导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预期这个扩展了的分析框架经过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规范化将会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数理经济学价值。

  (本文即将发表在笔者为SSCI检索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客座主编的主题为“中国探索”与世界经济秩序专刊上。专刊中的多数文章来自于2012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经济学分会场)

经济学院

联系人:牛睿  82500255 niurui(at)ruc.edu.cn

欢迎访问经济学院网站关注其它学术演讲信息 se.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