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Seminar]科学文化与科学创新
发文时间:2016-10-25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Seminar

第16期)


【时间】2016年10月28日10:00——12: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9 【主讲】方在庆 研究员 【主题】科学文化与科学创新 【摘要】     自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始,中西文化之间开展了漫长的交流。作为西方文化代表的现代科学,最初是作为有助于宣教的辅助工具被传入的,后又当成以夷制夷的工具从器物层面加以引起。但支撑西方科学的制度和文化的移植却相对缓慢。原因何在?如何从制度和文化层面来理解科学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科学史的案例分析,本人试图对科学文化与科学创新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演讲人简介】     方在庆,男,1963年9月10日生,湖北天门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方向: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1991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至1995年在奥地利格拉茨(Graz)大学和德国波恩(Bon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在浙江大学(1986-1988)、清华大学任教(1995-2002);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杰出访问学者”(1998)、德国慕尼黑大学埃里克?弗格林教席(Eric Voegelin Professur,C3)。曾受德国赛特尔基金会(Hanns-Seidel-Stiftung)和“欧盟与中国教育部高教合作项目”资助,1998年至2002年在德国和英国工作。2002年至今,曾多次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德国柏林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短期访问。2016年5月至8月,受邀担任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客座教授,主讲“跨文化视野中的科学史”。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论著和译作多本。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