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
发文时间:2016-04-14

   2016年4月12日下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第十四讲在汇贤大厦800数码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讲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建设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随后举行了研修班结业仪式,讲座和结业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教授主持。


   刘伟教授从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发展的需要、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发展的自信、“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观、“新常态”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方向、“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重要目标等六个方面讲解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建设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刘伟教授强调,当代中国的经济学者需要共同努力,从中国实践中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炼中国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授课结束之后,张宇教授主持进行了本期高级研修班的结业仪式。

  首先,刘伟校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各位学员来参加本期高级研修班学员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信任和肯定。希望大家今后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作为共同的责任,发展中国的经济学理论。

  研修班学员代表、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刚教授和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卢江副教授分别发言。两位学员都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各位授课老师的感谢,分享了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呼吁全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奋发努力,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宇教授在总结时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坚持科学的精神,共同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事业发扬光大。

  本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为期五天,张宇、吴宣恭、周新城、邱海平、杨瑞龙、张占斌、楚序平、黄泰岩、郭庆旺、简新华、吴晓求、张宇燕、林岗、刘伟等十四位老师分别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历史贡献”、“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基本条件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建设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等十四个主题带来了十四堂精彩的课程,来自全国的二百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期高级研修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课上认真专注,课下积极讨论交流,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度热情和责任感。至此,本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精彩回顾:

第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历史贡献

张宇教授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怎么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是如何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和 难点等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概括梳理。


第二课|吴宣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吴宣恭教授阐明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出发,剖析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解释了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二重化。随后,吴宣恭教授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指出必须认识和掌握当前阶段的经济规律,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坚持所有制社会结构的底线,完善必须以坚守社会主义的底线为前提,坚持是为了达到完善的目标。


第三课|周新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周新城教授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核心话题,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能否共存、邓小平同志对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市场经济是否会带有社会制度的性质、市场 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关系、市场经济和政府的关系等六个重大的理论争议问题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课|邱海平: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

邱海平教授主要讲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认识及其发展过程、与共同富裕相关的理论和概念问题、共同富裕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


第五课|杨瑞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杨瑞龙教授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说明在政治经济学或者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里是中国首先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问题纳入到理论探索之中的。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能完全解读我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发展中大国所用和借鉴的发展经济学、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下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四个角度杨瑞龙教授逐层分析了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六课∣张占斌: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张占斌教授首先向学员介绍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纲”与“魂”,点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基本定位和主要内容。就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将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总结为五方面的主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五大 发展理念;开放经济思想。最后,张占斌教授从如何实践的视角出发,解读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内容、重点和政策支柱。


第七课|楚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讲座围绕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展开。对于国有企业发展问题楚序平研究员从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科学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模式转变、国有企业要造福全国人民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全面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第八课∣黄泰岩: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

黄泰岩教授围绕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从创新发展的内涵、如何突破中国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如何实现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三个角度出发,全面讲解了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第九课| 郭庆旺: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

郭庆旺教授首先为学员们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将我国37年来的经济增长归结为两大特征,其一是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二是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以需求管理为主。随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并讲解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政策,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政策:增加财政赤字、营改增、结构性减少税费、精准增支;而从长远来看,郭老师认为应该保持适度财政规模,改变税制结构,用好政府支出。


第十课|简新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讲座围绕主张土地私有化的理由、土地私有化的谬误、中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利与弊以及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演进的趋势四个方面展开。简新华教授提出“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土地私有化而应当采用“三化一新加反哺”来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现代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及城市反哺农村。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农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集中,实行集体规模经营和合作经营。


第十一课|吴晓求:大国金融中的中国资本市场

吴晓求教授主要探讨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大国金融战略、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经验、开放和国际化的顺序、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以及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基于一个大国经济如何构造与之相匹配的大国金融的问题。


第十二课| 张宇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中国发展

张宇燕老师围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一主题,从全球化的内涵、世界格局、综合实力决定制度规则的话语权、世界格局的特征、中国国际定位的六个维度、中国 发展对世界的冲击、美国行动的根源、中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等九大方面出发,全面讲解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以及中国发展的前沿问题。


第十三课|林岗: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基本条件的几个问题

林岗教授主要就当下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分析了人口增长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中国投资率是否应该降低、中国经济目前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林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考虑。在供给端,中国面临着自然资源的严格约束和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的问题。在需求端,中国首要的问题是世界市场的萧条,其次是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此外还和中国在国际政治中所面对的环境直接相关。


第十四课|刘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建设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

刘伟教授从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发展的需要、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发展的自信、“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观、“新常态”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方向、“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重要目标等六个方面讲解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建设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