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俊汇集 思想激荡——经济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2-06-16

  追前沿、入主流、国际化,这是国内经济学科面临的共同重任。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契约理论、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等分支(合称“组织经济学”,Organizational Economics)一直是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和热门话题。中国三十年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素材,也为中国学者利用组织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并向世界贡献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不可错过的国际化机遇。特别是,今年恰逢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6月1-6月3日,为了推进组织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升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科研的水平,进而为中国深层次改革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Center for Firm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CFOS)、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
  研讨会以“体制改革及其微观基础——对深层次改革的前沿探讨”为主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美国内华达大学(University of Nevada)等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大约40位40岁以下的青年经济学者。他们都是组织经济学领域的青年才俊,在国内一流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并且大部分都有海外教育背景。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从早上8时到晚上8点半,他们高密度、高质量、高效率地报告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此多青年才俊在如此密集的时间内汇集人大,在国内经济学会议中实属罕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青年40”学术风景线(40人×40岁)。


  6月2日上午,首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在人大明德主楼419会议室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主持了开幕式,并代表会议组织者介绍了会议的筹备情况。受经济学院院长、人大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杨瑞龙教授委托,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教授代表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祝贺首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成功举行。
  随后,聂辉华副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第一个单元——全体大会(A1)。围绕“地方政府竞争”这一主题,4位青年经济学者报告了他们的饶有趣味的研究成果。首先,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助理教授翁歙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文章“Tournaments with Target: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解释了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GDP竞争过程中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内在逻辑。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范子英利用2002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为契机,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导致的企业被动逃税的情况。在集体合影与茶歇之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助理教授Peter Kelly报告了他和陶然教授的合作文章“A Race-to-the-Bottom Model of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从“竞次”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工业园区的急剧增长现象。最后,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章奇副教授以浙江和江苏两省为例,分析了历史上的政府内部权力结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四位青年学者的报告不仅主题引人入胜,而且引发了评议人和会议听众的持续讨论和争鸣。


  6月2日下午,两场平行会议(B1、B2)分别在明德主楼419和734会议室同时举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李建培主持了平行会议B1,该单元的主题是“契约理论及应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梁平汉首先报告了他的论文“Delegation and Skip-level Command in Hierarchies”,讨论了组织中的授权与越级指挥问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郑捷对此进行了评论。然后,李建培副教授在她的文章“Speculative Partnership Dissolution with Auctions”中讨论了合伙企业的散伙机制设计。茶歇之后,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的李靖和华东理工大学的蒋士成介绍了他们关于企业研发外包的终止权配置问题。最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郭锐欣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讨论了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的博弈问题。北京大学博士后、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汝岱主持了另一场平行会议(B2),该单元的主题是“贸易与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王孝松博士以参议员的个人数据为依据,讨论了近期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议案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的政治经济学原因。杨汝岱教授介绍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解释“生产率之谜”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师左翔分析了台海局势对福建企业投资的影响。最后,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杜创讨论了价格管制与过度医疗的关系。
  在短暂的晚餐之后,聂辉华副教授主持了会议期间特设的“研究生论坛”(C),该单元的目的是鼓励研究生跟踪经济学前沿,为研究生习作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和评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冯俊诚、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钱先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叶晓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刘诚、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韩中元先后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其静教授、聂辉华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王宇锋博士、西南财大梁平汉副教授、上海外贸学院左翔博士以及上海交大经济学院管毅平教授等人对5位博士生的习作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6月3日上午,研讨会安排了两场平行会议(B3、B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章奇主持了419会议室的平行会议(B3),主题是“政府内部治理”。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皮建才通过一个理论模型比较了省管县与市管县的体制选择。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尹振东博士讨论了官员异地交流和本地任职的逻辑。复旦大学博士后、辽宁大学教师郭广珍分析了体制内部的精英权力斗争现象。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桂林讨论了舆论监督对政府治理机制的影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徐现祥主持了734会议室的平行会议(B4)。美国内华达大学助理教授朱江南报告了她与合作者的文章“Who is Unhappier? The Conditional Effects of Corruption Experiences on Chinese’ Life.”人大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湘红对此进行了评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宫汝凯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和房价的影响机制。聂辉华副教授讨论了政治周期对中国矿难的影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孙圣明教授分析了农村制度性贫困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研讨会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当天下午的全体会议(A2),由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杨其静主持。围绕“官员晋升”这一主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徐现祥、人大经济学院教授杨其静、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张牧扬分别从地市级官员的政绩、地区贸易保护以及地市级官员的个人特征等角度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引发了听众的热议。最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海鸥博士以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为例分析了动态经济增长的机制。
  6月3日下午首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圆满闭幕。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代表组织者向所有参会代表、学生助理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表示人大经济学院、人大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还会持续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首届组织经济学研讨会得到了经济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杨瑞龙院长多次过问会议的筹备情况,并且多次叮嘱学院办公室周密布置各项事宜。
  首届组织经济学研讨会受到了参会代表的热烈好评。一个青年教授由衷地说:“这次会议太令人兴奋了!能把那么多青年才俊聚集在一起,太了不起了!”很多青年学者都热切表示,这样高水平的组织经济学研讨会应该每年举行一次。

(编辑:王宝奎;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