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系列讲座第十讲|卡洛斯•奥亚: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就业模式和就业条件:来自调查的发现
发文时间:2021-08-10

2019年5月8日下午,“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系列讲座第十讲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8宋涛大讲堂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系教授卡洛斯•奥亚(Carlos Oya),讲座的主题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就业模式和就业条件:来自调查的发现”。

微信图片_20210810222117.jpg

卡洛斯•奥亚(Carlos Oya)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系教授,曾任莫桑比克政府经济顾问,主要研究兴趣为农政的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政策、自由化等。出席此次讲座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多位专家学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近百位研究者、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微信图片_20210810222122.jpg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师齐昊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了卡洛斯•奥亚教授,并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微信图片_20210810222125.jpg

随后,刘守英教授致辞,发展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四十年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独特性的做法,难以用新古典理论完全解释。非洲也面临着发展问题,我们期望了解中国企业对非洲的影响,探索中国发展故事在非洲的实用性。中国人民大学也正在研究、教学和学生培养等各方面探索与伦敦大学的合作。

微信图片_20210810222137.jpg

卡洛斯·奥亚教授对大家的欢迎表示了感谢。卡洛斯·奥亚教授首先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这一课题无法从官方获得数据,不适合做计量研究,具有较大困难性。团队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界定研究数据的范围,最终确定了大样本访谈的研究方式,访谈对象包括公司经理、工人等,事后还对工人进行电话访谈。整个调研从2015年开始,历时三年。随后,卡洛斯·奥亚教授从以下三部分进行了讲解:

第一,介绍调研过程。(1)访谈设计。调查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为主。选择中资公司、业内最好的非中资公司(本国企业及其他外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访谈。各公司分为无技能工人和半技能工人。(2)调查样本。样本包括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两国建筑业和制造业的76家公司,其中中资公司31家。共有1521份工人访谈,其中600人来自中资公司。

第二,研究劳动力本地化率:是否为当地工人创造就业机会?普遍的说法是中国企业创造的本地就业机会是有限的,雇佣的大部分是中国工人。该团队的调查证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劳动力本地化的比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类型、所需的技能类型和企业的经验。中资企业雇佣的本地劳动力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第三,总结工作条件。(1)对于某些类别的工人,中资企业的工资略低(8-12%)。非中资企业的非工资(non-wage)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带薪/病假、医疗援助)往往较好,但这是工人类型不同所致。不同部门和不同公司之间的劳动力差别很大。(2)安哥拉的建筑业当中,中资、非中资及本地公司之间工资的差别比较明显。中资企业工资平均值更低,但中资企业工人多是当地农民工,生活成本与非中资企业不一样。中资企业提供住宿和食物,生活成本更低。(3)中资企业给工人提供的正式培训不多,但中资企业雇佣的是完全没有正式工作或制造业从业经历的工人,故提供了大量非正式培训。

卡洛斯·奥亚教授演讲结束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唐晓阳作为特邀嘉宾发言。他表明,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中国在安哥拉、刚果(金)都雇佣了大批的劳动力,但很多国际媒体从政治偏见出发,认为中国企业只使用中国工人,不雇佣当地的劳动力。他希望卡洛斯教授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实际的情况。中国企业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市场规律来运营的,而非根据文化、历史、政治上的因素来选择和培训、雇佣工人。中国企业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是对现有非洲经济的补充。

最后,卡洛斯教授就中非研究的问题意识、调研国家的选择、行业的选择等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

讲座至此圆满结束。“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系列讲座旨在邀请国内外既懂经济政策、又有学术造诣的经济学家进行中国改革发展和转型及其理论研究学术分享,敬请期待后续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