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彩 | 康瑜:在苦难中栽种一朵诗意的花
发文时间:2018-11-21

云南的一座小村庄里,一位八岁的留守孩子将对父亲的思念凝在笔尖,写下了这首小小的诗。康瑜说:“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开阔的思念。”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在保送研究生和支教的选择题中选择了后者,随后踏上了前往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的道路。在那里,她教会了孩子们写诗。两年后,她带着孩子们的不舍和他们写的诗离开大山,计划出国学习教育学专业。但在两个月后,她却以一名公益创业者的身份重返乡村校园,以“是光”为名成立公益机构,希冀让更多乡村学校的孩子学会诗意的表达。短短一年,“是光”的公益足迹已布满了全国502所中小学。

她是康瑜。她已经带着她的“是光”,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堪比天高的大山。2018年11月16日,康瑜带着她的坚持和情怀回归母校。在经济学院新生入学系列讲座第六讲的讲台上,面对经院2018级全体新生,康瑜将她的公益之行娓娓道来。

8062473d16dd47ecbb4e976b9fe232f5.png

支教:不是放弃,是选择

回忆起2015年的那次选择,康瑜称,她很庆幸在忙碌和迷茫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从大一到大三,她一直坚持在每周三和周六参加公益活动。大四她已经顺利拿到保研名额,并在财政部下属的研究所工作,忙碌的工作使她不得不放弃日常坚持的公益活动,令她愈发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一年的时间里她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公益对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来的她确认了答案:

“公益于我就像空气。”

毕业支教之路自此开始。

实际上,赴边支教远比康瑜想象中复杂。当地孩子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而比“厌学”更可怕的,是当地学生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被关注感。他们可以通过点燃被子来引起老师关注,可以通过因打架被叫家长的方式索求父母的关心;他们又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不知自己的价值,不明路在何方。而在这个时候,从远方到来了这么一位老师,她仿佛不知疲倦般地鼓励你学习、肯定你的价值。对于缺乏关爱的孩子来说,康瑜老师仿佛一束温暖的光,让人不自觉地想亲近。康瑜用她的真心和关爱,换来了原本不受管束的孩子们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很容易把康瑜的选择视为一种“放弃”:放弃了保研资格、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对于她本人来说,这仅仅只是一种“选择”罢了。她会一直强调:“公益不能和道德绑架。”在她看来,从事公益事业并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使命,这与其它事业并无二致。

ca643c3259e6424497b67e6d8f74c7f7.png

是光:光在心间

在漭水镇支教的两年里,康瑜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付出的点点滴滴都有迹可循——她会每天用两个小时给成绩落后的学生补习,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同一个知识点;她所执教的初三普通班的成绩第一次超过了尖子班,校长于春云连连称赞:“这是奇迹!”;她在全校设立了23个社团,将大学“百团大战”的传统带到了乡村中学;她还举办“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为了解孩子们的情感诉求,她甚至花心思制作“心思盒”放在教室里,让有问题的孩子把问题写到纸上投到心思盒里,那些问题,她都会一一回复,到支教结束时她已经回复了两千多张小纸条。

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康老大”、“小瑜老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指着天上一朵鱼形状的云,然后兴奋地对康瑜说道:“老师快看,那是你!”对于康瑜而言,这些快乐的点滴足以让她心满意足。


支教结束后,本计划出国攻读教育学专业的康瑜却在出国前大病了一场。这场病,让她再次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选择。九月十号教师节那天,一同前去支教的队友给她寄来了一大箱孩子们写给她的诗。


孩子们从未停下的稚嫩笔触,让康瑜泪流不止。


其中有一位女孩、有一首诗,彻底地打动了她的心——

天上的人儿在点灯

地上的人儿在许愿


写这首诗的女孩叫小玲花,她在纸条中对康瑜说:康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这样,在诗歌里面找到自己。


康瑜说:“这一句话改变了我人生的路径。”


于是,她在人生的选择题中再次选择了公益的选项,她开始有了将诗歌教育推广到每个乡村学校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他们共同组建了团队并以“是光”为名创建公益机构,希望通过诗歌,让孩子们发现,他们,就是大山里的光。

一束光,引燃了漫天群星。

df7599ba995042e9acdb9b7ff0b779fe.png

诗歌:苦与乐,皆可化为诗意的表达

为什么是诗歌?康瑜向我们讲述了她支教时的一个故事。


某日阴雨,书法课上孩子们看雨滴坠落看得入神。见孩子们已无心上课,康瑜索性对孩子们说:“我们出去听听雨声,看看雨花,然后回来写一首小诗吧!”孩子们很吃惊和迟疑,他们面对任何新鲜的事物,总是怯生生的。


在康瑜的鼓励下,孩子提起笔。在大家写诗时,康瑜突然发现角落里面有一个小姑娘在流泪。她走过去看到她在桌子边上放了一张纸,纸上写着一首诗:


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我希望雨后的太阳只照射在我一个人身上

温暖我

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我希望世界上有个角落能在我伤心时空着

安慰我

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我希望妈妈的爱

属于我


这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女孩。


康瑜说:“她的‘自私’让人心疼。”她发现,或许诗歌这种形式,能够给原本自卑封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她开始鼓励孩子们写诗,在知道孩子们缺乏自信不愿署名后,她又让孩子们取笔名。她随后举办大山里的第一场诗歌音乐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老师做评委嘉宾等等,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学会了表达自己。


孩子写下的每一首诗,都是他们对世界最纯真的触感;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似无意中掉落在大地上的梦。康瑜的努力,让原本纤弱的诗情渐渐溢满每一个孩子的心。


成立“是光”后,康瑜的团队开始着手整理孩子们的诗歌、编写诗歌教材和读本、设计诗歌教程,以“诗歌盒子”的形式将其提供给志愿者。同时也和乡村老师一起开展诗歌教育活动,希望将诗歌教育扩展到每一个乡村校园。


康瑜希望改变大众对大山孩子的认知——不是“求知的眼睛”,不是“悲惨的命运”,而是“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她说,诗歌让苦难和悲伤不再与同情并列,而是把它变得和天地一般开阔、宽厚。“山里面的小孩就是这样,他们经历着我不曾经历过的苦难。正因如此,他们对世事的悲悯、单纯、热爱将更加弥足珍贵,我不需要唤醒什么,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

68c69cb691ce4808a624fb92a9b95403.png

归来:带着真善美的追求



        作为康瑜论文的指导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教授在讲座前与康瑜进行了交流,感谢康瑜来学院传播公益文化,唤起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f81038c0a49f4e5eb9c5feb82ed30e8f.png


在讲座中,康瑜为我们播放了一首特殊的歌曲一- 一《娃娃诗》 。从稚嫩的声音、淳朴的词曲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孩子们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里,跟着老师写下一首首充满童真的小诗。这是孩子们和康瑜一起谱写的歌,这也是一封藏在曲里的信,一 封寄给离家父母的信。大山的很多孩子一年中很少见到父母,有时他们会望着一座座高耸的大山,思念着远方的父母。

一首《娃娃诗》,写满了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 “爸爸妈妈,放心吧,我长大啦!

你们看,我已经会写诗啦!”

我们知道,这只是康瑜为孩子们所做的无数件事中的一件。

分享完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后,针对未来道路的选择,康瑜为在场师弟师妹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了解自己的价值排序,选择自己真正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二是要认识到公益不能和道德绑架,要有自己的选择;三是要正确认识困难,将困难视为挑战;四是注重锻炼身体,勤加运动。随后,康瑜耐心、详细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也收获到很多云南学子的感谢和支持。康瑜提醒在座的每位同学,必须理解父母,理性地与他们沟通,才能让父母放心,也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康瑜的公益之行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使大家体会了一位公益人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师姐,康瑜的经历和建议给予在场新生很多启发和感悟,也加深了我们对“经院人”的身份认同。经济学院的学生,绝不是疲于奔命的工作者,也不是坐在高台上的旁观者。经院学子的目标,是经邦济世;经院学子的理想,是经世济民。

采访/新闻中心 杨雅祺 寇心可

文/新闻中心 黄泓奇 杨雅祺

编辑/网络中心 唐家敏

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