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磨利剑——经济学院2009年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张磊
发文时间:2010-10-09

张磊,男,汉族,1988718日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学生,现为共青团员。大学就读期间,鉴于各方面表现优异,获得2008-200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学习方面,获得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国家奖学金;国际赛事方面,获得2009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科研方面,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科研会优秀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届“创新杯”论文大赛一等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建模大赛特等奖。此外,20089月,随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等赴日进行交流访问。

“如果万无一失才出手,人生根本没有机会”,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外表看起来很安静的我,内心却充满了激情和挑战精神。我胸怀远大的人生理想,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去付出。虽然我并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在学生会和社团活动中间投入很多的精力,但我潜心地把自己投入到了学术的海洋里。我没有把本科四年当成娱乐活动的体验场,而是让它成为开拓学术视野的汪洋。我享受着自己这一份独一无二的大学经历。

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深信,扎实的功底是一切科研创新的基础,而数学课程的设置则是磨炼一个人严谨科研思维的重要渠道。我从小开始就对数学充满兴趣和保有一份执着精神,每学期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令我十分着迷的。在平均每学期5门数学课的压力下,正是凭借我对数学的热情让我取得了一次次优异的成绩:仅有的两个数学分析获得优秀的学生之一、实变函数最高分、概率论满分等等,我徜徉于数学的旅途上。大二时参加2008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二等奖,大三时在2009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建模竞赛唯一特等奖获得者。

善于发现身边数学的魅力,注意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世界的每一样东西都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经常尝试用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世界、用内心感受周围的变化;数学家就是要把这个世界抽象化,建筑学家则是要把这个世界具体化,而经济学家建立起了抽象数学理论与生活点滴的联系,正是这样的变换使得我们的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

优秀的数学成绩无疑帮助我在经济学专业课的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平均3.96(满分4.0)的经济学专业课学分绩,并且在2009年暑假美国斯坦福大学洪瀚教授的研究生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获得了全班最高分96分。老师和同学经常赞扬我在课程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但我深知,学习是学生的主业,认真听课、积极讨论、考个好成绩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不需要选择的事情,更是不能逃避的事情。三年来,我告诉自己不能骄傲,因为前方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我,我要做的就是秉承我的原则,坚持我的信念。

科研成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堂上的优异表现也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经济学作为一门经世济民的社会科学,而数学的应用,则是为了对经济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在不断的思考中,我逐渐认识到,学术功底深厚的体现,并不是一味运用高难的数学工具,而是通过数学工具阐释独到的经济学思想,同时又使用通俗的语言把复杂的经济学数学模型展示出来。为此,我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强化了自己经济学的理论功底,不断寻找自己科研灵感的源头活水。

大二上学期,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王珏老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正式论文《人口、市场和圈地运动》,在“干中学”增长模型的框架下诠释了两次圈地运动对英国经济起飞的影响机制。文章获得了学校“创新杯”论文大赛一等奖,并且获得了参加2008年11月第七届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科研会的资格。对我来说,这一篇论文的写作,不仅仅让我赢得了肯定和赞扬,更重要的是让我真正掌握了一套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系统学术规范。

第二篇正式的研究是受到了筱原一老师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影响。在一年的课程学习中,我懂得了如何分析一个复杂经济学理论模型中数学公式的经济学含义。而在这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一般均衡理论,这也是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凭借着在筱原老师课堂上的优异表现,我获得了2008年秋天去日本同志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术交流的机会,我也独立完成了自己的首篇英文论文,Optimal Capital Income Taxation with Investment Tax Credit in General Equilibrium(最优资本收入税和投资信贷的一般均衡分析),文章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分析非零资本收入税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对传统的最优资本收入税理论进行了扩充。在日本的交流中,这篇文章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一个本科三年级学生有着博士二年级的研究水平”便是当时老师对我的评价。

第三篇研究则是和陈彦斌老师共同完成的。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加入了他创办的宏观经济学讨论班,让我真正的了解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和分析方法。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技术让我充分利用了随机过程、实变函数等高难数学课程的知识,并且平时给老师做一些助研工作,我和导师的合作论文,Do Mood Fluctuations Generate Higher Fluctuations of Asset Prices during Disasters?(灾难时期的情绪波动会引起资产价格更大的波动吗?)已被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收录,即将发表。

交流经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作为实验班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两次交流活动,开拓了研究,增长了见识。2008年11月,“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暨第七届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科研讨论会”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我作为经济学院三名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就提交大会的论文进行了讨论,并对经济学研究及学习心得与看法进行了交流。基地院校的教师对我们的论文进行了点评,我的论文《人口、市场和圈地运动》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2008年9月,我有幸获得日本中央三井信托控股集团的资助与邀请,在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的带领下,对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同志社大学和中央三井信托银行东京总部进行了为期7天的交流访问。在同志社大学举办的两校学生经济学研究会上,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讨论了中日两国的经济热点问题。日方的经济学教授与学生对实验班学生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与计量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以及用流利的英语清晰地表达经济学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外活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学习、科研以及交流活动之余,我积极参与实验班的网站建设工作。利用自己较强计算机编译能力,成为技术部负责人,承担了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为社会各界关注实验班、关注人大经济学的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人民大学吸引优秀生源发挥了作用。同时《数理经济学研究》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一本刊登本科生论文的杂志于2008年也发行了首期全英杂志,我参与了文章校对和编辑工作。

感恩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本科三年的学习中,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让我完成了从数学到经济学的蜕变,这种蜕变不仅让我找到了数学和经济学的本质关系,更让我明确了今后的学术发展方向。我对宏观经济理论、尤其是经济运行中的波动问题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宏观经济学在当前的经济学发展中有着许多的理论空白需要填补,许多的现实问题等待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科研的一座宝藏。

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教诲和引导,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有了恩师的鼓励和关怀,我才能走到今天。他们教会我,我可以坚持做科研就像一日三餐。研究可以是一种习惯,一种因了解而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当你真正投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静止的,无论走到哪里,脑子里时时刻刻想的是模型,是算法,是程序……

学会这种奉献精神,如果说我可以为人大多做些什么,来表达我对这里的感激,我想就是多和师弟师妹们沟通,尽力解答他们的疑惑,关于课程、关于学术都可以,总之是关乎他们每一个人成长的事情,我都愿意出一份力。因为我深知,多一点点的关怀会孕育出一颗颗充满斗志的高尚的灵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非常感激上天赐予我来到人大,加入实验班的机会,是人民大学给了我打基础、做科研、见世面、担责任的机会。今天我以人大为荣,明天人大以我为荣。面向未来,我将承载着一个人大人的光荣与梦想,追求真理,勇于担纲,向着“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目标不断前进。

师长点评:

张磊同学作为我们于2006年在经济学院和数学系300人中挑出来的20位学生之一,接受了高强度的经济学和数学的训练,这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进行研究。在过去的三年中,张磊同学接近完美的学习成绩证明了他是我们专业甚至是我们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一方面,他数学功底扎实,另一方面,从他在我的宏观经济学讨论班中的表现来看,他对经济理论透彻的理解和对现实敏锐的直觉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本科生,他对科研的理解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的科研成果甚至比许多研究生还要出色。他不仅有着严谨执着的学术态度,还勇于挑战传统观点。

总之,我认为张磊同学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本科生。

陈彦斌,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项目主任,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