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19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6-12-08

   12月1日14时,第19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讨会在明德主楼623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与创业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柳卸林教授进行主题报告《寻找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与思考——基于熊彼特学派的思考》。经济学院黄淳、王珏等老师、中科院等机构的学者以及经济史专业、经济思想史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柳卸林教授自工作以来,直接参与了国家科技部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创新政策制定的许多工作,对国家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研究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

   柳教授首先对于三十年来中国模式的成功进行了反思,他指出中国很早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不多见的;而且,中国当前的FDI投入水平跟欧盟的水平相近,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但是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柳教授认为,其仍面临着以下几大挑战:

   一是越来越受到能源和环境的桎梏;

   二是缺乏产业核心技术;

   三是创新体系结构低效;

   四是增长的复杂性逐步显现。

   在此基础上,柳教授对比了主流经济学和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对于增长问题的看法,并指出了后者对于科技革命作用的认识以及其内涵和逻辑。

   最后,柳教授判断中国当前面临的局势正处于“beyond catch-up”的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他认为政府应该及时转型,对于科技领域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应减少行政干预,以期形成一种“包容性的创新决策机制”。

   报告后,柳教授同在场的师生又交流了他对于产业政策的“林张之争”、互联网金融等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会议在四轮开放的讨论后结束。

(编辑:陆美贺;核稿:吕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