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与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隆重举行
发文时间:2020-12-24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新文科与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8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承办。

参加新文科与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的嘉宾来自于全国100多所经济学院校的100多位校长、院长,以及中国知网、《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爱思唯尔、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机构负责人和代表,主要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丁任重教授,南昌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耀彬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董志勇教授,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部长、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晓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宋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建华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等。

图片1.png

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龙永红教授主持。龙永红教授首先介绍会议情况及参会嘉宾,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新文科建设是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入发展也对经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和今年8月24日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和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我们由衷地希望新文科与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可以成为专家学者和各位教师畅所欲言、凝聚共识的一个平台。

图片2.png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龙永红教授主持第一单元致辞与主旨演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致辞。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质量将成为整个“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启动实施了本科质量提升的攻坚行动,并且全面起动了“四新”建设。上个月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现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行动,深入探索新文科建设的路径、方法。这次会议把新文科与本科专业建设结合起来,这是抓住了新文科建设的根本,非常有意义。在当前推进新文科建设,我理解一定要抓住三个基本,即新文科的基本特征、基本抓手和基本方法。新文科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化和时代化。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抓手是学科和专业建设。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分类推进。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开成一次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会议。

图片3.png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刘伟校长指出,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举措,发布了著名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会议宣布启动中国系列大讲堂等新文科建设重要工程,并且把中国经济大讲堂明确为必须抓好的四大关键突破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全力推进新文科教育改革实践,11月28日我校正式启动中国经济学大讲堂,提出要全面加强经济学教育、教学,打造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建设的精课,标志着高校经济学教育领域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精神在这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学科是一个体系,学科下面一定要有专业支撑,专业则得靠课程。我们这次研讨会从讨论新文科的特点、总体认识、总体把握、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个层面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到学科建设的课程建设,这是更具体更深入的讨论,相信能有更进一步有建设性的成果。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所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镇,是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在一流经济学本科教育方面,在教育部指导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特别是回应我们时代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也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探索:第一是建立了“一个中心”,中宣部批准设立的 “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它连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形成了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第二是建立了“一个基地”,这个基地也是受教育部委托建立的“国家经济学教材基地”。在这将近两年里,总书记对国家经济学教材基地非常重视,多次发表讲话,对教材建设多次具体安排。教育部成立了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批九部教材基本已经通过。第三,设立了“中国特色经济学”实验班,目前第一期已经开班。第四是举办了一个讲座,邀请全国各高校老师开设“中国经济学”公开讲座。第五是落实了一个项目,主要是推动卓越人才培养。我们希望通过采取这些具体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课程和经济学院的建设创造一定的基础。

图片4.png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教授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第二单元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刘守英教授首先对本阶段各位演讲嘉宾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图片5.png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第二单元主旨演讲

逄锦聚教授以“站到新时代把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升到更高水平”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新文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下能够引领时代和世界前进的文科。新文科中的经济学科可以成为新时代、新变局、新使命、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创新发展的经济学科。在经济学科专业建设上,他认为,要妥善处理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与国外经济学学科专业的关系,突出加强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建设;要妥善解决现有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脱节、割裂的问题,使二者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要加强经济学专业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增强经济学科、专业知识性的同时,增强其价值导向;要加强经济学科、专业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把新科技革命成果融入经济学,增强经济学科、专业的科学性;要增设一些新兴经济学科、专业,优化、提升一些已有的经济学科、专业。这些建议要实现的目标不是为改革而改革,目标是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前沿性、前瞻性、科学性,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经济学科、专业。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科、专业建设要面向立德树人进行,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为了这个战略培养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位;第二,着力培养学生的经济学专业素质,提升自主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探索创新的能力;第三,要着力培养学生历史文化底蕴,形成科学的历史观;第四,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广泛吸收各国经济学文明成果。最后,逄锦聚教授结合自身体会,谈到院长应是党的院长,是人民的院长,院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调好党和人民赋予你的使命和你做学者使命的关系,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意志改造学院改造学科,要处理好个人的学术和公共管理的关系,要评估好各个学科的关系,各个专业的关系。总之,要按照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当合格的院长。我相信在新时代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全国高校的经济学和专业,一定能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新的优异的贡献。

图片6.png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丁任重教授主要针对理论经济学学科发展问题重点谈了新使命、新体系和新举措三个方面。在新使命方面,新时期理论经济学的新使命是解码、培养新人和传播中国经济理论。解码的作用是理论经济学当仁不让的新使命,必须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在培养新人上,政治经济学这门课不仅仅是一门经济学科,更具有思政课的功能,对培养学生三观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丰富中国经济学的内容,而且要肩负使命,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经济理论。在新体系方面,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新体系,应有新认识、新理论、新方法。在新认识上,新的历史时期要对政治经济学有新的认识。在新理论上,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学说,都应当进入到新理论中间。在新方法上,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毫无疑问会采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比较隐喻法等,这都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数量分析方法,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工具,我们应当适用。在新举措方面,应重点关注政治经济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

图片7.png

四川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丁任重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刘耀彬教授以“经济学‘新文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南昌大学为例”为题进行主旨演讲。新文科为什么建?他认为新文科是通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新文科是学科专业延伸的必然,新文科是供给侧改革和质量革命的必然,新文科是理论思想呼应时代的必然。怎么认识并建设新文科?对新文科认识应有“五新”:第一,对象新,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二,范式新,要做好学科交叉融合;第三,内容新,体现时代特征;第四,载体新,要做好课程教材更新;第五,方法新,要做好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改造。在新文科建设上,要做到“六定”:第一,定目标,新文科分类推进是实事求是;第二,定方向,新文科的学科专业融通;第三,定要求,新文科的课堂教学改造;第四,定关键,新文科的思政和教材建设;第五,定动力,新文科的模式创新;第六,定保障,新文科要做好机制改革。

图片8.png

南昌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耀彬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董志勇教授主要以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认为,经济学就是基础学科,要培养拥有未来的人,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所以在本科教学中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这也是北京大学的十六字方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将通识教育理念贯通于整个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方面全面成长,让学生懂社会、懂自己、懂中国、懂世界;第二,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成长途径;第三,要将学术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型大学的丰富性、多元性、前沿性和广阔性;第四,我们要系统性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效果,通过多种手段推动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和潜能。

图片9.png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董志勇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盛斌教授重点阐释了他对新文科的理解,并介绍了南开大学在推进新文科方面的一些举措。他认为新文科应有新视野和新维度,尤其体现在人文交叉;新文科是新方法和新经济,尤其体现在文工交叉和文理交叉;新文科应有新角色,尤其体现在新文科不仅是科研和教学,还要有人文精神,还要有文化传承,还要有价值,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时代。在推进新文科建设上,南开大学也一直在做一些努力和探索,主要有:第一,成立了新机构,申办了新专业;第二,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比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经济学、空间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等;第三,办好特色班,如南开大学开设了柏苓班、拔尖创新班、经管法班等。

图片10.png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部长、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陈诗一教授分享了新文科与经济学科建设中复旦大学的做法,以及经济学科如何推进新文科建设。新经济学科的建设关键在教师队伍,当然根本是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是课程思政,第二是学术资政,第三是实践观政,第四是人才辅政。在课程思政上,复旦大学是教育部课程思政的示范高校,主要针对专业课如何把育人要素融入到每一门专业课的建设之中。不要讲课程思政是讲政治,而是要回归到教师育人,回归到课程要培养人才的根本,这是出发点。课程思政是对老师讲的,强调老师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好。在学术资政上,学术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研究,不仅仅是论文写作,最终还要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经验,是资政,也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学术资政,更好地培养人才,还要有实践观察。教师要教育学生走出去,要进行一系列的调研,无论是新经济的公司还是农村的数据调研都很重要。还要把老师送出去挂职,做一些与经济金融相关岗位的挂职,也是增加老师的能力。最终回到学生的培养,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课程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新经济学科人才培养还强调师生共学、共研、共享,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图片11.png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李晓教授针对新文科与经济学理论与教学的问题进行演讲。他认为,新文科的最大特征就是时代化、中国化。新文科建设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学科交叉;二是如何阐释当代中国的历史经验。时代化、中国化,要求我们经济学研究和教学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如何汲取当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进行更加深入跨学科融通,推进理论创新。其次,如何让经济学更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应是理论(逻辑)、数据(量化分析、解决科学性问题)、历史经验(人文精神)的三者高度统一。最后,必须重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当今时代中国经济的崛起,我们也必须用政治经济学来解释,也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题中应有之意。如何推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应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继承和发展当代西方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成果。第二,注重研究大国国内经济、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第三,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方法应当是国际通用的、是可以让世界听得懂、能够理解、模仿和学习。

图片12.png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晓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在第三单元的主旨演讲中,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本阶段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主持。

图片13.png

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主持第三单元主旨演讲

宋敏教授以“新文科与中国特色经济学”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新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这是创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面临一个关键的结点。新文科的特征应是新兴、交叉、特色。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新文科的驱动力无非是需求和供给。在供给方面,主要是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需求方面,就是新的格局。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们的经济学就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怎么样融合在一起发展市场经济学尤显重要。中国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首先是基础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其次,中国特色包括起指导作用的政治经济学,然后是发展经济学,两者各有侧重。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学更多地讲生产力的发展。再次,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可以培养我们学生历史的视野。最后,应用经济学,如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经济学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应包括理论分析能力、数量方法、视野与现实感。

图片14.png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宋敏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戚聿东教授重点介绍了数字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对我们新文科下的一流经济学专业建设进行渗透和赋能。他指出,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都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背景下,数字经济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题中应有之意。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路凯歌当中,虽然遭遇了“新常态”,进入了“新格局”,但我们有数字经济的支撑,不然很难实现。换言之,数字经济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一,或者说是最主要的经济基础。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传统经济学带来的极大挑战,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高校应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图片15.png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张建华教授重点探讨了经济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方面的问题。他指出,在时代背景下对我们传统的理论上和培养模式上不能适应新要求提出了这样的新要求和新动能,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在理念上,应该是按照新理念重新谋划和思考;从学科结构上要形成与新的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体系,培养模式上和现在的技术、现代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模式,以及新的质量标准和新的体系。如何按照新文科理念和部署推进经济学科专业建设?还要抓两个方面:一是从使命上抓立德树人这样的根本;二是我们在培养人方面还是要回到本源上,我们必须按照文理交叉交融、基础厚实的理念做一些探索。最后,我们要注重创新引领和注重实验,利用工科的优势建立一些实验基地。

图片16.png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建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蒋永穆教授结合四川大学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了院校专业设置问题。他指出,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核心是合理的专业设置。高等院校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国家战略要求,纷纷设立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相似而无法有效区分的问题,如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科技三个专业如何区分。专业多了以后每个专业就有一个标准的问题,标准不能是一个标准。现在大家都在搞交叉专业,觉得一定要交叉起来,交叉是方向,咱们都谈。但是,在交叉当中,谁来主导或将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图片17.png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陈斌开教授结合中央财经大学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如何培养学生方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近几年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教育,成立了经济史学系;二是加强数理方面的训练,强化数理科学方面的思维。可以看出,学生在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这仍然不够。人才培养里最高的要点还是立德树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如何达到预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大部分课还是遵循西方体系,使得学生对中国问题没有深刻的理解,希望从我们做起,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研究真正中国问题,在中国提炼出一些标识性概念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现象。

图片18.png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周亚虹教授针对新文科建设主要谈了三点看法:第一,新文科建设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在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时候有需要,主要是体现新时代。按照总书记讲的新文科建设应该体现讲好中国故事的话,我认为中国故事不仅仅讲给我们自己听,还应该讲给国际同行听。这意味着我们在新文科建设当中还是应该要强调国际上的话语权。第二,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新文科建设迎来一个巨大的机遇,主要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催生了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等等,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在国际的前列,能不能借此做出一些成果。在经济学的建设当中,在学科的发展当中,应该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主要是两条:一是学科的融合;二是学科的交叉。第三,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而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推进教材的改革。如何体现中国特色,能否体现中国特有的东西等,都是我们新文科建设中的重点。

图片19.png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下午,新文科与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的3场平行论坛同步举行。本次研讨会的分论坛将重点围绕“经济学拔尖创新基地建设”、“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两大主题进行交流。各平行论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持人、嘉宾以及听众围绕着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