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平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发文时间:2023-05-24

2023年5月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平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平台力量》 报告发布会”顺利召开。本次线下会议近百余人参加,会议获得社会各界媒体广泛关注。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主持本次报告发布会并致开幕词,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李三希代表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平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平台力量》报告。

本次报告发布会邀请了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刘元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戚聿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作为报告点评嘉宾。

第一单元:报告发布会开幕

发布会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致开幕词。刘守英院长首先对与会的嘉宾学者、到场的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刘守英院长紧贴报告主题并结合实地考察与思考,论述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四重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关于数字经济引擎作用的理论机制有待研究;二是数据要素市场有待发展,亟需结合数据要素特征对症下药;三是数据的确权问题还需解决;四是探索平台经济的有效治理与健康发展极为重要。最后,刘守英院长强调数字经济的研究需要大量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总结,而《平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报告就是基于此的一个理论尝试。

image.png

第二单元:报告发布

论坛第二单元,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发布了其团队最新成果——《平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平台力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image.png

李三希教授首先指出,《报告》是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及党中央高度重视平台经济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诞生的,撰写初衷是为了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平台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是什么?背后的实现机制到底是什么?现实中又有什么具体案例可以体现?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一,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平台经济发展的潜力。《报告》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完整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政策体系、加强宏观政策的有效调控。平台经济无论是按照市值总量还是GDP 比重衡量,都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视角而言,我国平台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平台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依靠数字平台实现。

第二,厘清平台类型,基于平台分类探索不同平台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特性与共性。《报告》认为,平台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平台利用规模、范围经济增加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以交叉网络效应促进市场竞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平台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畅通经济中消费和流通等环节,有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三是平台能够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保障全产业链稳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率,实现多主体共享数字红利。同时《报告》指出,基于网络外部性发挥作用的模态、主营业务的多元化程度和赋能能力,数字平台可划分为双边平台、多边平台和平台生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平台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略有不同:双边平台主要连接两类用户,内部化了双边网络外部性,拓展规模经济外延,降低了市场搜寻成本;多边平台呈现出多业务并存的状态,延展了范围经济内涵,降低了交易信任成本;平台生态则凭借生态治理,实现多业务协同发展并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

第三,理论框架下的案例研究。《报告》依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选取了位于前十位的数字平台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平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以快手为例的双边平台,通过集聚亿万用户形成规模经济,并借助数字技术降低用户搜寻成本,拓宽市场范围,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伴随用户群体的下沉发挥了长尾效应,同时,基于新业态促进了大众就业和收入增长。美团从外卖出发,逐渐形成多业务并存的主营结构,发挥范围经济效能,并通过治理机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是多边平台的代表。美团通过提供各种应用场景以在线供应方式满足离线消费需求,实现范围经济。规模效应和网络协同效应进一步助力平台和平台上各参与方降本增效。腾讯拥有通信与社交、数字内容、网络广告、金融科技、云及企业服务等多元化业务板块,拥有能够共同创造价值的多元化各类型用户群体,不断拓展范围经济内涵、用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是复合型平台生态体系的代表。

第四,展望与政策意见。《报告》指出,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和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将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平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中的领头羊作用,用创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数字经济样本,要重视平台经济的包容普惠特征,让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够构建红利共享。此外,推动平台企业的开放性、国际化发展,将成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第三单元:主题演讲

论坛第三单元,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刘元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戚聿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分别就报告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image.png

刘元春校长首先充分肯定了报告的内容,认为中国平台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通过自身快速崛起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在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循环、提高经济增长,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交易和组织形态的优化,以及治理体系的革命性变化方面,通过数实融合全面促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推动新模式和新体系的升级。其次,回顾了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全面起步阶段(始于2003年淘宝的诞生),爆发式增长阶段(2008年-2015年),竞争加剧阶段(2015年-2019年),治理整顿阶段(始于2020年10月,特别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之后),新发展阶段(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基于此,刘元春校长表示,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平台经济的发展带入了创新引领和国际竞争的新视角,也为数字平台企业提供了新的定位。平台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也将有利于我国突破欧美再数字经济中设定的“标准陷阱”。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技术、商业组织模式创新,真正与欧美头部企业抗衡,将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重点。因此,未来头部的平台企业要对前沿技术创新进行全面布局,并在科技、人才、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四位一体中进行平台经济的构建。

image.png

丁元竹教授围绕“在发展中完善平台机制和平台经济”展开论述。首先,丁教授对平台进行了界定,认为平台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通过网络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和细化分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平台经济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平台经济有以下六个特点:公共性、营利性、公益性、边界模糊性、技术性和以社交媒体为基础。其次,丁教授通过回顾历来的技术革命,指出数字技术拓宽了社群生存空间,改变了人与人交互的模式。最后,丁教授指出要在完善平台经济中推动现代化建设,为平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image.png

吕本富教授充分肯定了报告,并进行了评议,认为该报告微观层面的论述比较全面,但略忽视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吕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有三方面:增长、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增长,通过数字化改造的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其次是结构,既包括报告已经充分论述的匹配结构、市场效率等,还因考虑宏观经济结构;最后是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流和支付的变革,而这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随后,吕教授表示,平台经济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平台可存储数据;二是平台有助于市场匹配;三是催生长尾市场;四是攫取数据价值。

image.png

戚聿东教授认为报告高度聚焦平台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报告对于平台的定义更强调数字产业化,而较少提及产业数字化平台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戚教授认为未来平台经济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帮助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戚教授强调加快我国平台经济发展,不仅要关注核心技术、数字基建,还要充分认识和发挥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作用。

image.png

蔡跃洲教授首先指出报告的一大亮点在于基于理论结合中国实践,将平台分为了双边、多边和生态三大类。随后,蔡教授结合其最新研究围绕平台监管进行了深入分析。蔡教授表示,以美团用户问卷数据展开的研究显示,平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福利,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平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让利给消费者,因此需要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分类监管,而非一刀切。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对各位演讲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位的深入讨论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报告发布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