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说话 | 2021年的经院育人
发文时间:2022-01-12

2021年,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以“世界一流经济学理论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为目标,创新中国经济学“六个一”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教育。


研究生培养工作重点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规律,以增强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质为抓手,发展面向国家战略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

本科生人才培养

一、积极申报各类教学奖项,取得丰硕荣誉成果

2021年,学院统筹安排、组织申报了数十项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评奖评优,取得了丰硕的荣誉成果。

学院本科生踊跃参与各类论文和科研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取得喜人成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经济学拔尖基地”育人成效显著、获得3项拔尖基地荣誉奖励

2021年,经济学拔尖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地下设的经数实验班和中特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和实践活动。一年来,学院举**生“中国经济社会调查方法系列讲座”(共7讲);“经济史视野下的长期发展”专题系列讲座(共8讲),“经济学研究能力与学科发展”系列讲座(共7讲)。

12月,在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荣誉奖励名单中,《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获创新案例奖,周文老师获优秀教师奖,2015级经数班毕业生鲍仁杰获优秀学生奖。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必修课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多部课程和教材获校级精品立项

2021年6月,在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中,我院研究生教育特色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讲座》课程成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10月中旬,经教师自主申报、学院推荐,3门研究生课程获评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本研究生教材获评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二、研究生拔尖创新型科研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发表A、B类期刊累计45篇。

学院继续开展拔尖创新型科研资助活动,鼓励学生投身高水平科研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本学期学院评选“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共计11篇;推荐参评“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论文3篇;奖励研究生发表的A、B类期刊 45篇(A类22篇和B类23篇)。


三、面向国家重大人才需求、完善研究生培养结构,新增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学位

4月,为面向国家人才需求、适应教育部专业调整、调整研究生结构,我院正式启动了新增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项目申请工作。5月,学院向学校新增目录外硕士专业学位专家进行汇报并在评审会投票表决中获得通过。12月,按照教育部关于新增专业硕士学位专家论证会的要求,召开了由实务届专家和学界专家共同参加的国内外同行专家论证会,之后根据专家建议修改了申报材料,随后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校会审议。目前,学校已向教育部正式递交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增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的申请材料。

四、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完善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继续以学生能力建设为核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注重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型人才,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

2021年5月,我院专业硕士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MIB国际商务谈判大赛,来自全国63所高校的103支参赛队的报名,近300余人参加复赛,我院国际商务同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团体一等奖,闫立同学获得“优秀谈判手”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举办第四届经济学院国际商务案例大赛,参与人员共十二支队伍,近70名学生,十余位老师参与指导,改革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联系,为广大在校专业硕士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平台与载体,为企业提供国际商务精英人才后备力量。

学生工作风采

2021年,经济学院学生工作秉持“立德树人”理念,以“经英培育”计划为载体,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导向,将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育人贯穿始终。

1.同心向党,圆满完成建党百年重大专项活动

2.赓续前行,扎实开展思政教育

由刘伟校长、刘元春副校长等专家以及表演艺术家刘劲老师等开设7讲形势与政策课;84名老师担任新生成长导师,面向197名本科新生提供指导。

3.有序有力,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各项学生工作

4.志愿青春,服务保障冬奥赛事进行中

5.倾心守护,强化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6.全面发展,继续加强经英培育工程建设

以德育、智育、劳育、体育、美育为系统,开展经英培育活动。

7.凝心聚力,夯实“三班”建设

8.助力成长,落实资助奖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