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办十一期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3-12-17

  2013年下半年,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了11期(第141-151期)宏观经济学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从2007年开始举办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到目前为止举办的总期数已达到了151期。陈彦斌教授是宏观经济学研讨会的创办人和主持人,陈小亮博士生是本学期的联系人。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旨在追踪全球宏观经济学研究最新进展,构建符合国情的动态优化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研讨会强调“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相结合,在学习讨论前沿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国情为根本、以深度的理论思考为基础、以严谨的研究方法为工具,开展中国宏观经济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每期围绕一篇前沿的或者经典的宏观经济学论文进行开放式互动讨论。在延续以往传统的基础上,本学期新增了文献点评环节。每期邀请一名专门研究相关领域的老师就文献和主讲人的讲解等内容进行精彩点评,这进一步加深了参会者对文献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为全面把握文献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研讨会还专门建立了网页(网址为:http://www.aordo.org/html/ruc/index.html),将每一期主讲的文献和PPT上传,以方便大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学习。
  本学期研讨会主讲的文献主要围绕含有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含有房地产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货币政策以及个体异质性与不平等四个方面展开。
  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金融部门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金融部门。本学期研讨会选择了两篇代表性文献,重点讲解了含有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姚一旻主讲的文献(第141期)在含有职业选择和金融摩擦的模型中引入了小额信贷,分别研究了小额信贷对产出、投资和生产率等总量变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群的消费、投资和福利的影响。潘璐主讲的文献(第143期)建立了一个包含金融中介的宏观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对基础风险和危机中政府信贷政策的认知如何在事前影响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住房在居民生活中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部门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房地产的这一特性在中国更为突出。为了更好的把握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讨会先后介绍了三篇含有房地产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前沿论文。徐剑(第144期)讲的是一篇有关住房与财产分布的文章,该文章通过在异质性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房地产部门,分析了房产分布、财产分布与居民财产持有结构的特征及形成机制。马啸主讲的论文(第145期)将房地产投资纳入了异质性个体生命周期模型,刻画了房地产持有水平的年龄结构特征,并通过结构参数变动解释了房地产投资的方差和周期性。刘哲希与孙绶志(第149期)合作介绍了一篇研究房地产溢出效应的文章,文章建立了包含名义刚性、实际刚性以及借贷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了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以及房地产部门对经济波动的贡献度。
  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能够很好的平抑价格波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基于此,研讨会选择了三篇货币政策方面的经典论文,方便大家学习并展开相关研究。邓敏婕主讲的文章(第147期)首先分析了资产价格和真实经济如何互相作用,然后在模型中引入资产价格泡沫,考察了应对资产价格动荡的不同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探讨了中央银行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波动。郭豫媚(第142期)介绍了货币数量论方面的最新研究,该文章研究了货币增长率与通胀、利率间的关系,发现货币政策是决定货币数量论是否成立的重要因素。陈朴讲解的论文(第148期)通过构建含有金融中介的DSGE模型,将资产负债表约束内生化,用来评价中央银行运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性。
  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个体异质性能够更好的拟合现实,从而解释个体在收入和财产等方面的不平等。郭俊杰(第150期)为我们讲解了Aiyagari(1994)关于异质性个体的经典模型,该模型在不完全市场的框架下,解释了异质性的收入冲击会引发个体预防性的储蓄行为,从而导致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偏高、利率偏低。陈小亮(第146期)介绍了一篇用含有人力资本投资的Bewley模型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最新文献,文献分析了美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发现个人初始禀赋对不平等尤为重要,因为不平等会在人的一生中累积并放大。夏晓华主讲的论文(第151期)使用1500年以来全世界人口迁徙矩阵研究了人口迁徙对不同国家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各国居民祖先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收入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前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七年的成功实践表明,以研讨会形式学习讨论宏观经济学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对促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七年来,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培养了一批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经济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研讨会的多名核心学员前往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印第安那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在《经济研究》和国际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同时,研讨会也培养了视野开阔、理论扎实的社会栋梁之才,他们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广受好评。

(编辑:王宝奎,陆美贺;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