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十六期创新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8-12-04

11月28日下午2点,由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十六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404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主任张云泉做了主题为《大数据、超算和深度学习融合创新的计算智能时代》的演讲。

张研究员结合他多年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成果,主要从超算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超算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方面,张研究员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计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即生产率计算、生活方式计算、场景计算、智能计算,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的哑终端,9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以及21世纪初的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超算作为计算机发展的火车头,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密码研究、核爆模拟、武器研制等传统领域,又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新兴领域。

就我国而言,超算领域的科学家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所研制出的“神威”、“天河”、“曙光”等超级计算机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其中的重要代表包括2007年的神州V(首次全机采用国产CPU),2010年的星云(峰值达到3LOPS),2013年的天河2号(连续6次top500第一位),以及2015年的神威太湖之光(主要性能指标世界第一)。

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关系方面,张研究员强调,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技术,大数据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养料。具体地说,一方面,人工智能旨在为机器赋予人的智能,这就需要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即机器学习),而深度学习是实现机器学习的一种技术,使得机器学习能够实现众多的应用,并拓展人工智能的领域范围。另一方面,深度学习是在多个抽象层提取特征的方法,通过数据发现特征,需要更多的数据提升性能,故要求大数据样本作为支撑。显然,三者的融合创新是计算机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面,张研究员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架马车是深度学习算法、大数据和超算,其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恰恰就包括数据井喷、计算能力突破和算法突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助力互联网服务、教育、医疗、媒体和娱乐等诸多领域实现颠覆性创新。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瓶颈,如数据瓶颈、泛化瓶颈、能耗瓶颈、语义鸿沟瓶颈、可解释性瓶颈、可靠性瓶颈等,其“从模仿人类到超越人类”的发展路径必然也会涉及到人类伦理道德底线的重新定义问题。

最后,张研究员提到,在世界人工智能竞争进入白热化,深度学习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等现实背景下,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制度和政策上的支持。其实,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人工智能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等。上述重大部署的落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张云泉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主任,中国大数据产业应用协同创新执行理事长,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创始人和发布者,PAC大赛创始人,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员。张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并行处理、并行程序设计和性能评价、并行计算和并行编程模型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七部,曾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首届CCF青竹奖、2017年中科院科教成果一等奖、2017年中科院杰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7年度国际艾奇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主持,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8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6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