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师生赴东北国情考察团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发文时间:2018-09-01

   为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能力,促进理论研究与国情调研相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以课题方式组织师生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国情考察。2018年7月22日-26日,经济学院彭丽红教授带领国际商务和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徐姗、赫茂松、韩初阳、华红庆、宋海锐前往黑龙江和辽宁,围绕引进技术的风险管理、东北的融资环境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考察了北京宏福集团大庆宏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东北制药集团以及罕王微电子有限公司。

 

   7月23日上午,国情考察团首先来到北京宏福集团投资的大庆宏福农业产业园。该园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长青林场,总占地约5000亩,项目分三期建设,核心为270公顷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智能温室。配备产品加工、科学家中心、商务酒店、居住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配套设施。总体项目完成后,该综合园区将是亚洲最大的现代智能温室群,真正实现工厂化农业。2017年开工兴建,一期12.5万平米温室已建成投产,今年7月首批产品上市。

 

   在大庆宏福农业李朝驰总经理的陪同下,调研团队前往1号温室,了解番茄生长及员工实际工作情况,听取技术人员讲解温室作物生长环境要求以及调节水、光、热的智能管控系统,介绍番茄育苗、定植、落蔓、打侧芽、摘果等农事活动。作业工人一部分来自周边贫困村的村民,一部分是定期实习的农校大学生,经过培训、分工、上岗。据李总介绍,该现代智能温室项目是宏福农业引进吸收荷兰先进的温室建造技术、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控技术建造而成,并聘请了全球顶级专家种植团队进行种植管理,所有种植环节严格执行GLOBAL G.A.P 欧盟操作规范,确保了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纯净、安全及可追溯。

 

   在下午的座谈中,李总从引进技术、生产运营、质量管控、营商环境、政府支持等角度与调研团成员进行了交流分享。宏福集团从荷兰引进智能温室技术,不仅聘请了荷兰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生产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还招募了一批农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培养,边干边学,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合实际提炼番茄温室生产过程标准。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与北京宏福农业相同,由宏福集团市场部统筹协调,目前已在北京建有集散地,正在昆山建设冷库,致力于开拓南方市场,与阿大物流平台合作,保证配送时效和产品新鲜度。

 

   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宏福农业项目启动后,招募了许多附近村民,对当地精准扶贫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不少村民从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快速稳定脱贫,但是农忙时,温室生产作业员工短缺仍然困扰企业。地方政府在水电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但园区道路建设滞后,项目一期建设资金主要由集团投入,政府支持的产业基金尚未落地,投资进度受到影响,未来还需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番茄小镇二期、三期开发。

 

   7月23日晚上,大庆宏福农业的李朝阳董事长着重就当地营商环境、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引进技术的人才培养等问题同国情考察团的成员座谈交流,并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工作与兴趣的看法和人生感悟,同学们从中受益良多,大家身临其境,看到了企业家不畏艰难,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奋斗的努力、决心,深深体会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艰辛。同时,对东北的经济发展、营商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也有所思考和感悟。

 

   7月25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对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进行了调研,就信贷支持技术创新、东北的投融资环境等问题与分管行长和部门负责人座谈讨论。规划处的领导首先介绍了分行的经营状况、重点支持的领域及下半年业务发展计划。国际部的负责人介绍了分行对口的六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推进情况,包括支持中白工业园的建设、筹建国开行白俄罗斯代表处等。座谈中,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稳增长、防风险等问题向各位领导请教,分行规划处还就其承接的商务部课题与考察团交换了研究思路。围绕国情考察团关心的技术引进问题,分行推荐参观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国企和民企。

 

   7月25日下午,国开行规划处几位同志与考察团一同前往东北制药集团调研引进技术的情况。首先,主管产线智能化升级的马先锋总经理带大家参观集团展厅,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集团辉煌的发展历程、研发优势和系列产品。东北制药创建于1946年,是我国最大的以化学合成为主、兼有生物发酵和制剂产品的综合性制药工业企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拥有国内医药企业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医药产品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近年来,集团通过不断开发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极大地丰富了产品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企业经济实力和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随后调研团一行参观了正在调试阶段的“东北制药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该生产线引进意大利的生产包装技术,基本实现了药剂生产包装过程的全自动化,相比之前传统的生产包装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药剂包装的各个时点,提高药品包装过程中的安全性。据负责该项目上线的马总介绍这条产线软件集成了AI+BI+ERP+MES+SCADA+PLC,硬件集成了机器人+AGV+机器视觉+产线定制。目前在局部工序加入了云创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工艺分析模块,数据优化后可直接下发到PLC进行设备控制,东北制药将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工厂。

 

   在炎热的夏日,为了加快新系统上线,开发人员加班加点,精益求精,汗水湿透了工作服。新系统今年上线后,不仅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而且会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将实现无人车间。马总带着大家进入正在生产中的车间,员工看上去都比较年轻。随着智能化改造完成,这些员工将离开现在的工作环境,其中一部分基础好的经过培训,可调整至设备维护岗位,另一部分可转到集团其他非智能生产线工作。在对东北制药集团的调研过程中,现代化的智能制造技术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大家对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深入思考。

 

   7月26日上午,开行规划处及客户处的同志和调研团来到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沈抚新区的罕王微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罕王微电子”)进行调研,受到公司高管的热情接待。这是一家生产芯片的企业,在中兴事件之后,大家对芯片国产情况高度关注。调研团队首先听取负责技术的总裁助理沈春生介绍行业及公司基本情况,由于MEMS微机电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罕王集团在2011年成立了罕王微电子公司,从海外矿业投资转向引进MEMS芯片生产技术和生产线,以寻求集团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突破。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设有研发中心,拥有国际一流的MEMS研发团队和超过200项MEMS发明专利。

 

   MEMS传感器即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据了解,2017年国内MEMS芯片的需求约为400亿人民币,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1000亿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罕王微电子作为MEMS芯片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以“IDM+代工”的运营模式提供芯片设计、产品研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与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服务,拥有先进的8英寸MEMS芯片规模化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MEMS压力及应力、加速度、陀螺仪,流量、温度、湿度及气体等传感器。据沈总介绍,公司目标市场主要包括消费市场、汽车工业和智能工业等。受5G的推动,该行业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射频RF—MEMS。

 

   调研团参观了公司正在安装中的8英寸MEMS芯片生产线,主要包括光刻、蚀刻等加工车间、封装加工车间和测试车间等部分,该生产线在调试完成和生产资金到位后将投入生产。该生产线的生产设备为进口设备,技术含量和环境要求很高。例如生产车间严格控制空气微粒水平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生产线现有多个千级无尘室和百级无尘室,光刻加工车间完全采用黄色光源,以减少照明对光刻生产的影响,整个生产线在投产之后必须保持不间断供电。在与罕王微电子公司高管座谈交流中了解到目前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外部融资渠道,在引进设备急需资金的过程中,由于尚未开始生产运营,企业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信贷相关要求,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政策,落在东北地区的很少,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与深圳、上海、北京、江浙地区相距甚远,资金紧张延迟了芯片投产时间。

 

   7月26日中午,国开行辽宁省分行领导及规划处、信贷处负责人一同前往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进行调研,两家银行业务往来及合作密切,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领导、信贷处及规划处等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了国企债务风险、不良贷款的处置、新业务增长点等热点问题。作为人民大学校友,中行辽宁省分行领导以师兄的身份详细询问每一位同学的个人情况,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赠送了在贵州工作时撰写的著作。座谈中两家银行希望人民大学的师生能多安排些调研机会,共同合作研究探讨实践中的新问题,他们非常愿意提供支持,联系各行各业的典型企业进行案例研究。

 

   此次调研历时5天,从黑龙江到沈阳,围绕引进技术及融资问题考察了三个企业、两家银行,与东北地区的银行家、企业家沟通、交流,了解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边走边看,一路思考,感触良多。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企业引进技术的不易以及融资的困难。企业家们为了基业长青的那份坚守,为了追求卓越的那份拼搏,最令人感动。他们不挣快钱,执着于农业现代化、制造智能化、芯片国产化。从这些奋斗着身上看到的是勇气、情怀、民族兴盛的希望。同时,同学们也看到了东北经济转型升级的种种困难,需要人才回流,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政府部门务实的作风。通过这次调研,同学们对技术引进、科技创新、融资环境、政商关系等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引发了更深的思考。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