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办第三十二期创新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8-04-30

   4月24日晚上6点,由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十二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404教室举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洁尘博士做了主题为《中关村海淀园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的演讲。

  宋博士结合了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从发展概况、主要做法和未来规划等三个方面对中关村海淀园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发展概况方面,海淀园先后经历了电子一条街、实验区时期、科技园时期、核心区时期和全国科创中心核心区时期等五个阶段,不仅实现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集聚,而且还逐渐完善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总收入、研发支出、发明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等多个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但海淀园与硅谷等国外科技创新中心的差距仍较为显著,集中体现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数量、新技术快速转化为新产业新经济能力、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宜居宜业的创新环境等诸多方面。

  在主要做法方面,海淀园针对前沿产业原始型创新能力弱的问题,积极构建和完善创新体系。如完善包括高校院所与技术源头、高端人才与人力资源、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孵化与服务机构、创新文化与政府服务、领军企业与创业系等重要主体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集政、产、学、研、用、金、介等七大要素的协同创新体系,突出“谁创造、谁所有”的科技成果转化原则;构建涵盖具有全球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新兴产业、高成长企业和潜力企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涉及外籍人才出入境、境外并购外汇管理、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体系,以及高端人才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服务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

  在未来规划方面,海淀园未来的工作重点为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的新布局和科学城建设。宋博士指出,新布局包括“五个定位三个时点”的战略布局,“三城一区”的空间布局,“十大高精尖产业”的产业布局和“一处七办”的组织实施;科学城的建设则需围绕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高精尖产业组织培育,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制度创新与政策先行先试,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全球联动创新等多个方面做足文章。为此,海淀园将全面落实“九大计划”和“七大行动”,如实施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新型研发平台领航计划等,开展城市空间更新行动、“科技政府”塑造行动、“科技公民”培育行动等。

  宋洁尘博士现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城市管理与科技》编委。他长期从事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主要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园区建设与科技体制改革等领域。先后承担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10余项成果获得北京市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2项成果获得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余篇决策研究成果在中办国办信息、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北京市市委研究室决策参考等内部刊物上刊登,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主持,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8年4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2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