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国际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12-07-26

  7月7-8日,2012年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国际研讨会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研究中心美方主任李彤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校董会讲席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士、《经济学年评》编委会委员查尔斯?曼斯基(Charles F. Manski),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兰德经济学杂志》合编、《美国经济评论》副主编阿里?霍达斯库(Ali Horta?su),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经济系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美国经济协会国外荣誉会员、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士、《计量经济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安德鲁?切舍(Andrew Chesher),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八十余位嘉宾和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观计量经济学高级研修班学员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韩松副教授主持。


  李彤教授首先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国内外嘉宾以及研修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向会议投稿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并鼓励大家在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研究领域深入交流。李彤教授还介绍了于7月2日-13日在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观计量经济学高级研修班的基本情况。
  此次研讨会分为四个单元。7月7日上午,会议第一单元由来自清华大学的林竹作了题为“Inferences in Semiparametric Two-Step Partially Identified Models: An Empirical Process Approach”的演讲,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陆方文做作了题为“Testing Peer Effec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Admission Policy Change in China”的演讲”。


  7月7日下午,会议第二单元由来自清华大学洪圣杰做作了题为“Inference in Semiparametric Conditional Moment Models with Partial Identification”的演讲,来自人民大学的谭伟做了题为“A Simple Estimator for Dynamic Models with Serially:Correlated Unobservables”的演讲,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宏作了题为“Peer Effects and Health Insurance Enrollment Decisions: Evidence from China’s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的演讲,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Peter Kelly做了题为“Slippage in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nalysis”的演讲。
  7月8日上午,会议第三单元由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陆迅作了题为“Nonparametric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Kernel Estimation and Specification Testing”的报告,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江艇作了题为“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 Alternative Estimate”的演讲。


  7月8日下午,会议第四单元由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陈欣欣作了题为“The Impact of a Senior High School Tuition Relief Program on Po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China”的演讲,以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李安鹏作了题为“Birth Preference, Family Planning and Sex Ratio Imbalance in China”的演讲。


  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出席研讨会欢迎晚宴并在致辞中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了热列欢迎和衷心感谢。
  此类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尚属首次。研讨会邀请国际一流学者和国内业界才俊共议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的国际前沿,促进了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在国内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国内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外微观计量经济学界的合作与交流,非常有利于国内微观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编辑:王宝奎;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