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发文时间:2019-03-24

3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 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隆重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莅临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为开幕式致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主持。来自全国重要高校经济学院负责人、国内顶尖期刊负责人、经济学院(新)全体领导班子及全院师生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代表学校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会和经济学院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径,中国经济学也因此亟需完成扎根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和构建。新时代呼唤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中国经济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经济学院将专注理论经济学,以学院体制改革为突破,大力推动学科发展,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学界排头兵的势头,力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理论经济学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教授首先对经济学院(新)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简短地回忆了自己在人大经济学院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经济学院未来发展的充分信心。在主旨演讲中,他提出了中国下一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五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中国经济增速及其增长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超大型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对冲功能、成为前沿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短板,以及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他特别强调,中国想实现中速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低效率部门改进、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和人力资本提升、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前沿性创新和绿色发展五大增长来源发力。只有着力于潜在增长点,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中国经济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他首先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了40年,但2008年才是经济实力真正转变的分水岭。在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形成了极强的国内外购买力,财富积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2008年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在外部面临金融风暴、内部压力巨大的条件下,中国紧握战略机遇期,将着眼点转移到内部能力建设上,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他也特别强调,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的异军突起,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改变,对传统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造成了很大冲击。因此,理解经济演变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近期开展乡村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参加河南代表团讨论时对乡村振兴提出的几点要求,洪银兴教授认为乡村振兴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振兴农业要通过集体艰苦创业、多种经营、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做强农业;第二振兴农业就是要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第三是振兴农业就是要富裕农民,体现文化和社会事业的振兴。洪银兴教授特别总结了蒋巷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苏南模式”的四个特点:一三四产业协调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的核心作用以及村庄集中化。

在洪银兴教授主旨演讲的基础上,刘守英教授也就乡村振兴问题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乡村的现状和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城市偏向的工业化、城市化等战略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状况。农业功能单一和对农业概念理解偏差是导致农业产业回报低的两大原因,而农业产业回报恰恰是做强农业的关键所在。农业产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农业组织、农业规模、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都需要经济学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围绕四点展开了论述。一是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问题,这种自信的树立和恢复是我们经过了艰苦探索才赢得的局面,我们要珍惜好、把握好;二是中国经济理论,特别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对于中国的改革的方向确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经济学理论落后于全球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三是中国经济学下一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对过去七十年以来的发展如何评价,是我们当下必须搞清楚的关键问题;四是中国经济学要明确经济学教育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刘伟教授引经据典,通过追溯中国经济、中国教育、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及教育的历史沿革,结合现实需要,指出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任务,一是论证制度的优越性、必要性,历史必然性,二是阐释分析怎么运用我们的制度来发展中国的生产力。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首先对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奠基和开拓作用表示高度认可,并从过去七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反思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阐释其对现代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林毅夫教授认为,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可以获得理论创新的来源,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发达国家结构的差异性是由何种因素造成的。把结构理论引入现代经济学,不仅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更能够帮助人们改造世界。

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斯蒂格利茨对人大经济学院(新)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就未来经济的挑战和走向趋势阐释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中国40年来经济建设和脱贫建设取得的成就,斯蒂格利茨教授予以高度的赞赏。斯蒂格利茨教授从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个体或集体的行为怎样产生商品和服务出发,阐释“动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意义。接着,斯蒂格利茨教授结合中国等国家的发展实际,指出社会或经济组织对于市场缺陷的弥补作用。对于当前世界存在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不平等、金融体系不稳定等,斯蒂格利茨教授也发表了自己深刻的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老先生首先回顾了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发展历程,赞赏人大经济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人才,同时提醒人大经院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注重未来的人才培养。卫兴华教授以过去学界对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的争议为例,指出只有学好政治经济学才能正确应用。接着,他对当前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进行了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卫兴华教授还寄望经济学院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扩充经济学院的人才队伍。

最后,刘守英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对发表主旨演讲的七位著名经济学家、参加会议的全国重要高校经济学院负责人、期刊负责人和经济学院全体教职工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