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第三季度)”在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10-09-25

  9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第三季度)”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这是人大经济研究所举办的第15期论坛。林岗副校长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教授,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教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经济学院胡乃武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教授,东海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朱戎博士,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阎衍博士等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和业界代表,以及经济研究所的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


  林岗副校长在致辞中发表了中国工资形成机制的看法。他认为,工资水平的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对解决内需不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良性转移,促进产业转移等方面是十分有利的。
  刘元春副院长向与会者介绍了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大学时亲自参与人大经济学院学者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讨论的情形,并介绍了历次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举办的情况和论坛的主要特点。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代表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年第三季度)——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契机、路径与政策》。


  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端劳动力工资不降反升,且增速超过城市工人工资的涨幅;伴随经济的触底反弹,中国经济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反弹,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快速被“民工荒”所替代,低端劳动力的供给已经由总量过剩转向结构性过剩;各种民营和外资企业大幅度提高招工工资,各级政府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资关系”冲突进一步加剧,罢工事件开始频繁发生。这些现象的涌现不仅说明了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拐点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宣告了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机制正从传统的“生存工资定价法则”转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法则”。这种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变革具有深刻的内涵。因为它将进一步带动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劳资关系和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中高端劳动力市场政府导向型的工资调整机制。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必将使中国工资形成机制迎来全面市场化的新时期。


  报告认为,这种由低端劳动力市场开启的全局性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在未来加速城市化、进一步工业化以及制度改革的作用下,必定引起工资的补偿性上涨、保留工资的提高以及工资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步提高。这些因素必将决定中国在未来5年左右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中国将在中期阶段面临工资高速增长的新时期。未来工资的快速上涨必将给部分地区、部分产业以及整体宏观经济的稳定带来冲击。但是,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持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以及中国贸易依存度偏高等条件下,未来持续加速的工资上涨不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总体竞争优势,也不会在近期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有利于改变目前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结构性困境。中国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必将成为引领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契机,开启中国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关系,改变工资上涨严重滞后于国民收入上涨的局面,使中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启动中国市场化的收入倍增变化,改变中国收入分配不公,提高国民整体消费率,加速中国“收入-消费升级”的台阶效应的到来。低端劳动力市场工资的上涨将对不同区域的生产成本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各种传统产业在区域成本差异的推动下,向中西部加速进行“梯度转移”,使东部流出产业升级的空间,同时克服以往行政化产业转移带来的各种问题。中国必将在迎来“加速性梯度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的新时期。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各种要素价格之比,使市场主体自发进行要素替代,采取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促使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水平,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以往行政性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缺乏内在动力的弊端,开启市场化创新的新时期。
  报告还对工资形成机制变革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杨瑞龙教授的精彩演讲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也围绕人大报告,就中国工资形成机制是否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工资形成机制变革将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产生怎样的冲击、工资形成机制变革能否构成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支点?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新道路和政策选择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讨论。他们睿智精辟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共鸣。
  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导报等30余家社会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新华网对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新华网直播链接:
http://www.news.cn/zhibo/20100925/zhibo.htm

(编辑:王宝奎;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