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办第三十五期创新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8-10-30

10月22日,由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十五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416教室举行,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中关村社团第一联合党委书记戴键做了主题为《中关村创新历程与实践》的演讲。

戴秘书长结合他多年在企业、政府部门工作的丰富经历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中关村示范区简介和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两大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中关村示范区简介方面,戴秘书长指出,自1988年中央同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研报告》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先后经历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发展阶段,不仅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更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当前,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已扩展为488平方千米,已形成“一区16园”空间发展格局,科技园在北京市有232.52平方千米,并在京外建立23个共建园区,拥有硅谷、伦敦等10个海外联络处。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经济贡献显著增强,相关数据显示,中关村全年企业实现总收入5.3万亿元,利润总额4670.8亿元,实缴税费2593.9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率34%。

戴秘书长强调,中关村示范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开启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篇章。具体来说,在深化改革上,中关村发挥着“探路者”作用,如在这个区域先行先试,成就了许多个第一个,如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企业、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等;在自主创新上,中关村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如开拓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人工职能芯片、无人驾驶平台、石墨烯材料制备等领域;在创新企业培育上,中关村发挥着“策源地”作用,如先后诞生了联想、百度、新浪、小米、奇虎360、地平线等一批代表性科技公司和新生代科技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上,中关村发挥着“增长极”作用,如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方面,戴秘书长认为,中关村示范区拥有科技企业、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创业投资、孵化服务、创新政策等六大要素,是创新创新不可或缺的养料。在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高校院所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优秀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实质,创业投资是金融服务双创的新模式,孵化服务让创新创造价值,创新政策是先行先试改革的“试验田”。据他介绍,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2.46万亿元,利润增长18.4%,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指出870.2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8813件。中关村示范区拥有高校院所80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06个。此外,中关村示范区7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获得过创业投资的支持,还拥有启迪之星、创新工场等96家创新型孵化器。正是这六大要素的高效配合,才培育了“北京的中关村”、“中国的中关村”,成就了有可能与硅谷媲美的“世界的中关村”

戴键秘书长作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咨询专家,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服务、孵化器建设及科技服务业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北京社会组织》发表文章《“互联网+时代”,发挥社会组织引导行业自律的领头作用》。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主持,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5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供稿:陈伟  编辑:杨菲  核稿:陆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