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办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 发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2-2013)
发文时间:2014-02-17

  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承办的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科研处处长刘元春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发布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2-2013)》,论坛由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文余源副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安虎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室主任陈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室主任金凤君研究员、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副所长高国力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杨荫凯处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张强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了论坛。
  刘元春处长代表学校表达了对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团队的支持。刘元春教授还从自己研究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区域经济的认识,学校将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希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能够保持特色、长期坚持下去,为国家的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区域所所长孙久文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2-2013)》。本年度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规模效率研究、“城市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需求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问题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国家粮食安全。报告认为,与去年相比,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生的新变化有:区域经济的多支点格局逐渐明显,“四大板块”向“五大板块”演进的趋势不可阻挡,经济带建设提速,次一级区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十大城市群将形成中国区域发展的支撑力量。
  与会专家对报告成果进行了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室主任陈耀研究员认为该报告对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把握地很准确、对2014年的展望很有启发性,同时,提出了自己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决定,并对《报告》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室主任金凤君研究员认为该报告有扎实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做支撑,“学院派”风格显著。并且分享了他所带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四个转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向,空间布局的转向、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向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功效转向。他希望,今后的报告能够更加注重对学术概念的界定,注重数学模型的逻辑基础,将理论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杨荫凯处长代表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对报告的发布表示肯定,体现了理论研究深度和引领了区域经济研究前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建议在今后的报告中,能够注意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研究,通过背景分析做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相对增加区域经济相关内容,并进一步关注由土地制度带来的“城往哪里去”的问题。
  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副所长高国力研究员认为本报告关注的城市规模效率、城市群、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等问题均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报告能够通过理论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高校的优势。同时建议报告能够放在宏观背景和宏观政策等大背景之下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并能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做进一步的充实。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安虎森教授认为该报告论点鲜明,重点突出,包括了2013年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发表了最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际公平等问题的看法。希望课题组能够在城镇化形成机制和产业转移实际情况等问题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首经贸大学张强教授认为,该报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报告中涉及到的概念清晰,具有重大的政策含义。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同与会学者探讨了“城市病”、城市规模与城市半径之间的关系。
  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和演讲,引起了参会者的兴趣与共鸣。最后,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下一年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研究方向。


(编辑:王宝奎,陆美贺;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