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国情考察:新中国成立70年农民工脱贫效果评价
发文时间:2019-07-22


2019年7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孙咏梅老师带领经济学院本硕博共13名学生,赴北京市丰台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丰台科技园36#地项目建筑工地,开展了“新中国成立70年农民工脱贫效果评价”的国情考察活动。

(调研团队在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公司工地办公楼前合影)

本次调研活动建立在多年来针对建筑业农民工大量的问卷调查以及近期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了深度访谈的形式,与现场多个工种的工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访谈旨在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农村人口的切身感受。调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调研座谈会、与农民工分组访谈、建筑工地实地考察。

在调研座谈会上,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丰台科技园36#地项目总监王晓庆和孙咏梅老师先后发言。王总监首先对经济学院国情考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在建项目以及该项目的建筑业农民工情况进行了介绍。丰台科技园36#地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科技园东区内,东至四合庄西路,南至在建六圈路,西至南梗村三号路,北至五圈南路。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19.4万平方米,地下面积18.3万平方米。地下三层为人防区,共10栋单体。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计划作为丰台科技园高新技术研发用房,计划工期836天,共有建筑工人一千多人。该项目因管理科学、工作生活条件好,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及其它媒体报道。

孙咏梅老师在座谈会上对工地方面精心安排调研活动表达了衷心感谢,同时向工地管理者及农民工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缘起、经历以及调研的主题和目的。孙老师讲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七十年中,中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0多年前调研团队深入建筑工地进行初期调研时,中国的建筑工地普遍还是尘土飞扬,农民工生活与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着很大差距。1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建筑工地上不管是硬件设施、组织管理还是工人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改变,农民工脱贫效果显著,中建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建筑公司发挥了极强的示范作用,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这次调研主要是考察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进城务工人口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改善情况,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分析改革开放、精准扶贫的成就。希望同学们借助这个机会认真访谈、深入了解工人师傅的生产生活状态。最后,座谈会在调研双方的友好交流中宣告结束。

(调研座谈会与农民工访谈现场)

会后国情调研团队进行了分组访谈,访谈的主题涉及到个人能力发展、老家生活状况、多维贫困识别与测量、国家扶贫政策和成效评估,以及农民工福利贫困等多重贫困状态改善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访谈交流,调研团队了解到工人师傅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一,就业组织性提高,大多数工人是通过劳务公司派遣进行就业,与劳务公司签有劳务合同;第二,工地生活服务比较全面,提供了集体宿舍、食堂和基本生活教育服务;第三,得益于现代科技和城市建设,工人个人生活丰富程度提高,多数工人会通过网络或者周边公共设施实现娱乐休闲。但是,工人师傅的生活也存在一些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首先,相对于城镇职工,进城务工的师傅普遍缺少“五险一金”,而新农保等农村社保在城市存在不通用的问题;其次,下一代的教育是一个两难,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与高昂的费用、地区差异性高考与留守儿童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困扰着农村转移人口;再者,农村老家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工资低,农业生产风险大、收益低,很难留在当地就业,背井离乡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调研访谈与参观施工现场)

访谈结束后,王总监带领考察团一行人进入建筑施工现场,考察了建筑工程进展情况与农民工施工情况,同时也参观了工地的现代化装备设施,包括智慧工地控制系统、云筑仓库、工程样板、安全体验区等多种设备。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综合体验)

在王总监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了科技在建筑项目中的充分运用,为前期决策设计、科学安全管理、人员监督考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学们还亲自参与了VR安全体验和安全帽安全鞋等综合体验,加深了对科技和安全管理的认识。

(国情考察团师生在建筑施工现场)

此次考察团成员为:秦蒙、余清霜、石思卿、李振新、胡文涛、张奕纯、郝悦沛、杨心怡、刘莹瑶、王子怡、侯彦冰、宋佳珂、荣震等13位同学。


供稿:余清霜;编辑:杨菲;核稿:孙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