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19-05-26

2019年5月26日,由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教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监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林岗,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桂田教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教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沈越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教授,南京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学葛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胡乐明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方敏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会。《教学与研究》主编、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秘书长邱海平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致辞。

刘伟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史波澜壮阔,成就斐然。7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7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总结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实践经验,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光荣使命。当前,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环境,如何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等,都迫切需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深入总结新中国70年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由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此次研讨会,一定会在这些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刘伟校长表示,由经济学院联合全国有关兄弟单位科研人员研究和编制的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已有9年历史,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今天即将发布的报告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2018年度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情况,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学界对国内外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希望这个报告越办越好。

研讨会主旨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

顾海良教授围绕政治经济学的大历史观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今年是2019年,160年前,即1859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这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马克思写的“序言”,对唯物史观做了经典表述,开辟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新天地,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二是这部著作第一次体现了理论阐释与思想史阐释的有机统一;三是这部著作很好地反映了马克思对同时代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的高度关注。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即坚持理论、思想史、经济史三者的有机统一。对此,顾海良教授通过回顾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阐释和论证。

高培勇教授围绕总结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经验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对于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的总结至少有两个线索,一个是实践的线索,一个是理论的线索。理论工作者最重要的事情是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并且理论总结必须是系统的。这就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的发展逻辑,最终凝练于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客观规律的提炼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上。有人做过这样的总结,认为70年中前30年向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但是没有成功,后40年向西方国家学习,成功了。这样的概括是否契合中国70年经济建设的发展实情是很成问题的。从70年经济建设发展实践中我们得到的基本判断是:一、70年是一个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二、我们的思想体系是开放的,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前30年向前苏联东欧国家学习,后40年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我们既没有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也没有照单全收西方国家的经验。三、前30年和后40年,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色,但是,从根本上说来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是由一系列根植于中国特殊国情生成的特殊因素推动的,这是最根本的东西,这种力量才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一步步走到今天并且获得成功最根本的因素。四、把实践上做对了的东西总结出来,上升到规律层面,就是中国特有的根植于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只有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情,我们才有可能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有可能在建国70周年之际做出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所特有的那份贡献。

林岗教授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他指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必须深刻认识中国走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但这不是传统理论上讲的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而是与之并存的社会主义。那么为什么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呢?历史的事实是,我们是在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才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主义体系,我们在这个体系中是外围和边缘,中心国家靠战争、靠贩鸦片把我们的国门打开,这样的历史格局注定了我们走资本主义道路同列强平起平坐是不可能的。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失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积贫积弱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发展为一个到现在连美国都害怕的社会主义强国,说明我们以前的道路选择对了。70年有前30年和后40年,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一些人用后40年来否定前30年,这是非常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用后40年否定前30年,也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40年。前30年和后40年是一脉相承的,是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划的两个阶段、设计的两个阶段,它们的形成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条件。

沈越教授以“新历史条件下中国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从创新的三种理念模式、创新的三种现实模式以及大国模式下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只有在更多的领域里有更多的企业、有更多的个人走到世界技术发展的前沿,中国经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黄桂田教授认为,目前经济学存在两大分析范式,一是西方经济学范式即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范式,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系统的总结,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中国经济学范式的构建仍然需要广大学者长期艰苦的共同努力。

刘元春教授就理性对待目前要构建中国经济学统一范式浪潮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从世界理论,特别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来看,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有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就有理论的独特性。此外,中国的学术积累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普适性的学术范式。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还没有展现出全貌、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全面富强时,过早提出普适性、精确化、体系化的新范式,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不利于思想创新,反而可能成为进一步创新、实践探索的绊脚石。我们应当有理论自信,但不要过于急躁的向一种所谓普世的标准、大一统的标准靠拢,更重要的是要为民族崛起、大国复兴来进行真正的理论研究和以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谢富胜教授主持。

邱海平教授对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进行了总体报告。邱海平教授回顾了2010年至今总共九年报告的编写历程,对参与历次报告撰写的各兄弟单位科研人员表示了感谢,肯定了本报告所取得的新进展,并对报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寄望和工作设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赵敏讲师、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张开副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江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韩文龙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琼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慎萧讲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冯志轩讲师等分别就报告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报告。南京大学葛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乐明研究员、辽宁大学谢地教授、北京大学方敏教授等对《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进行了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本报告所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于1959年成立,是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交流和普及工作的综合性学术团体。60年来,学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推动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建立完善中国经济的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已经不断成长为北京市经济学界开展学术合作的最具鲜明特色和持久性的标志性平台。

《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2018)》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组编制,报告以专题形式汇集和反映报告期内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新成果和新进展,并探讨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力图刻画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轨迹,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服务。

编辑:杨菲;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