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杨瑞龙:经济结构调整治标不治本 需要体制改革
发文时间:2010-03-12

杨瑞龙:经济结构调整治标不治本 需要体制改革

非常规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成败,伴随中国经济企稳回暖以及到来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退出应如何抉择?而经济结构应该如何调整?由谁来调整?3月12日,在2010全国两会这个时机,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论坛邀请数位经济学家,就“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与结构调整”展开深入讨论和剖析,以下是现场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因为所谓刺激政策的进和退,我们当时采取刺激政策,对当前的救命是很重要的,我们当时也是非常有效的,现在为什么谈退的问题呢?因为打强心针有副作用的,会产生副的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像价格问题、通胀预期问题,从去年和现在第一季度来看,CPI现在临近3%了,关键是PPI原材料价格环比涨幅要快于CPI涨幅,表明需求和成本推动都有一定的因素,再加上前期的流动性泛滥对资产价格的泡沫化,以及一揽子的刺激方案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导致的地方政府投资过热导致的一些不良债券的后遗症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就开始在言退,因为刺激政策带来了一系列作用。

 谈“退出”需谨慎成本与后果

我们从短期上来看,现在提出刺激政策退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问题在于退出政策本身是有成本的、是有代价的,当你把刺激政策退出的时候,因为我们前期讲经济复苏,经济复苏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靠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市场拉动最近两个月也有出现,民间投资,总体来讲消费需求拉动与民间投资拉动对整个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还比较小,主要是强力政策刺激为主体,现在如果要退,由于我们经济复苏是不稳定的,带来的代价有可能会二次探底,我们不可能找到办法说没有弊只有利,都有利有弊,两害相全取其轻,哪个更轻一点呢?

在短期来看,可能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所产生的后果,坏的后果比马上刺激政策退出效果好一点。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目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防止二次探底,要把反通胀作为我们首要目标,让正常增长更稳健一点,基础更扎实一点,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否认,看到了刺激政策的持续进行,带来的副作用是挺大的,从中期来看,短期来说政策连续,长期来看,副作用还是挺大的,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办法以进为退?

从当前政策着手还是要进的,以进为退短期进、长期退,怎么完成呢?结构调整就是一个环节。结构调整我们说几个层面,短期结构调整就是政策结构调整,比如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能相比较而言,货币政策从宽松向中性,财政政策刺激性可能继续保持连续性,货币政策相比来说,比如结构的调整,政策的投向,政府投资的投向,预期调整,这主要是短期的。中期调整主要是投资结构,投资结构要有一个中期的结构性调整,长期调整来看,可能就是三架马车的结构调整,以及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刚才刘福垣讲的很有道理,收入分配的结构调整。短期、中期、长期,最核心的问题,我也非常赞成的,结构调整不能就结构谈结构,因为结构问题实际反映背后的制度问题、投资问题,投资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制度问题,制度问题背后是改革问题,所以没有改革结构调整痴心妄想。

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加速

城市化的问题与其说是调结构的一剂灵丹妙药,倒不如说是寻找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因为经济增长的一些动力机制,从未来中国的30年保持持续增长,毫无疑问城市化就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从结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结构调整问题既是个短期问题,又是一个长期问题,但是结构问题越调越差、越调越重,为什么呢?

其实在国外,在西方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结构问题始终不是他们所要谈的问题,所以你去找国外的文献几乎找不到相关结构问题的文献,因为他们不结构问题是伴随市场经济自然自然的问题。为什么在后来国家很重要的作用里面成为核心重要的问题呢,完全是与生俱来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后发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就把增长过程看成是结构的演进过程,根据结构演进的规律根据政府的作用对市场起关键作用来投入,然后导致一个不发达的金融强力的政府一定对市场是一种破坏。这样的好处是,后发国家再一个比较短的时期里面完成了工业化过程,缩短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问题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在一些关键部门进行了结构性的投入,就产生了一个刀刃的正反两面,好的拉动增长,坏的就使得对市场的迫害以及有些部门优先发展或者被强烈发展了。

原来我们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但是后来这个问题被弱化一点,是因为我们过去20年又另外找到一个增长点,出口,出口是相当多带来世界市场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引导。所以过去我们20年来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结构形成,由于出口出现被有所弱化了、有所改善了。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弱化了,为了让中国经济复苏我们又抬出政府来了,政府一抬出,政府要加大投入,那毫无疑问肯定是由政府主体或者国有经济部门,而国有经济部门恰恰是那些长线部门,所以这样我们就处于一个两难,要复苏个体经济靠不住、外资经济靠不住,他们见好就收,外需就没有,那就政府吧,政府就铁公基吧,结构问题被强化了。你不改变体制,要想弱化这个结构问题,就意味着经济可能二度探底,因为唯有政府不计代价在这块投入。

经济结构调整治标不治本

所以由此可见,结构问题实际反映了中国增长性经济的内省问题,结构问题不是外伤,行,我把脓包割掉,就好了,其实不是,可能是连在我们器官里面的一个东西,伴随着我们器官本身的一个东西,我们没办法剥离这个东西,让器官健康化,如果我们不改变就连着器官一起割掉,连器官一起割掉身体就不行了。结构问题反映了我们的体制,所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短期治标的办法,还有一些治本的办法。

刚才我们说政治家决心,可能是治本的问题,政治家其实比我们都聪明,对他们来讲有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所以还是有一些短期的,刚才讲的土地、金融政策的结构性调整,特别是短期里面怎么样鼓励民间投资。前期政府调整,有的人说国进民退了,有的人不承认,不管承认不承认,还是政府强化了,民间弱化了,这里面显然是不利于我们想要的结构调整。市场问题背后又是一个制度演变的问题,长期毫无疑问就是市场导向的结构,这是在根本解决结构问题,从短期来看,没有可能在短期里面突破性进展,中短期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结构,特别是鼓励民间投资,再往后我们可能有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因为市场引导最后还是消费需求引导,通过消费需求结构调整可能是中长期问题,当然也不排除城市化过程中非常好的政策选择,对结构调整也是有改善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结构,所以如果这块不做调整,越是讲调结构的部分越是会弱化结构,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的,所以根本问题还是机制改变、还是体制改变。

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如果我们在这个上面有所作为,我觉得还是对增长质量的提升、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有价值的,所以结构调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