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方文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发文
发文时间:2019-09-25

5fbdc96d84744f91b892b85eb0e68e1c.png

个人简介:

陆方文,于2011年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她擅长运用随机实验方法探讨行为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其研究成果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经济研究》等多家国际国内顶级或领先学术期刊。

论文简介:

论文题目:“Learning to Manage and Managing to Learn: The Effects of Student Leadership Service.”

论文作者:Anderson, Michael, and Fangwen Lu*.  

发表期刊:Management Science, Oct 2017, 63(10): 3246–3261. *Corresponding author. http://dx.doi.org/10.1287/mnsc.2016.2483

内容简介:

Anderson and Lu (2017)试图回答领导能力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考察担任班干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认知、对成功的认知、对公共事务的主动性,以及在同学中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该实验研究在江苏省某城市的一所郊区中学的初一学生中展开。开学初,作者首先让各班的班主任为每个班级主要的班干职务分别挑选两个候选人:第一候选人(综合素质高且名至实归的候选人)和第二候选人。然后通过随机分组把这七个班级分成两组,其中1,4,5,7班属第一组,2,3,6班属第二组。在第一组班级中,选取第一候选人担任班长、文艺委员和语文课代表,第二候选人担任其它的四个职务;而第二组班级的班级职务选定办法则同第一组相反,即第一候选人担任副班长、劳动委员、英语和数学课代表,第二候选人担任其它的三个职务。

该研究探讨担任一个学期班干部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担任班干部提高了第一候选人的学习成绩,但是对第二候选人的成绩没有什么影响。第一候选认为担任班干部减少了他们可用来学习的时间,而第二候选则不认为有这种影响,因此很可能是第一候选担任班干部后更有积极性在学习上花时间了。

第二,担任班干部使得第一候选人在自我预测上变谦虚了;提高了学生在未来愿意接受教育的水平(0.2到0.3年),但统计上不显著;还提高了领导公共事务积极性,尤其在第二候选人上影响显著。

第三,担任班干部影响对成功的认知。相对于非候选人,担任班干的候选人后更倾向于把自我努力列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没当上班干部的候选人没有显著变化。

最后,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在社交圈和同学中受欢迎程度具有影响。担任班干部使得第一候选人在同学中更受欢迎了:他们不仅好朋友增多了,而且在一个虚拟的班干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大幅增加。对于被任命为班干的第二候选人,他们的好友变少了,并且在虚拟的班干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增加不多。这说明,担任班干本身并不能赢得同学们太多的认同,关键还要看担任班干的学生的自身素质。如果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出于某种原因被任命为班干的话,他甚至可能由于不是众望所归而遭到私下的反对!

总的说来,担任班干部有利于激发第一候选人(综合素质高且名至实归的候选人)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改变他们对成功的认知,并增加他们在同学中的欢迎程度。但是,这些正面的效应对第二候选人(不是名至实归的)却不太显著甚至有负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