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商调研|走进北京宏福集团
发文时间:2016-06-29

6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案例中心调研团走进北京宏福集团,采集民企“走出去”战略投资及风险规避的案例素材。调研团由经济学院彭丽红老师带队,国际商务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星辉、韩超然、王宇慧和宋芳洲四位同学参加。

调研团队与宏福集团领导

北京宏福集团前身是宏源机械施工公司,是黄福水董事长带领十几人的施工队在1986年创业成立的。1996年在宏源机施的基础上成立集团,经营项目围绕着传统建筑产业多元化展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在建筑、科技、健康旅游、投资置业、资产管理、物业六大产业强势驱动的,拥有60亿元资产、30余家全资子公司的大型民企集团。

本次调研得到宏福集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地参观了美丽乡村规划和展览馆、中关村园区的孵化器、众创空间、高端养老设施、具有自助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材生产基地,并召集集团各板块负责人参加交流座谈,全面介绍20年来宏福集团在在建筑、物业、养老、旅游、科技、农业等领域的跨越发展,在“国际业务”,“村企合一”上的宝贵经验。当然也提出了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天花板”和“玻璃门”。调研团师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中小民营企业夹缝求生存的艰辛。

彭丽红老师和李朝阳总经理

调研团队与负责农业的李朝阳总经理深入交流。针对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相对饱和,农作物产品众多,但优质的绿色产品稀缺的问题分享了看法。近年宏福集团致力于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国内优势,引进国际技术、国际人才、国际标准,以优质品种、智能技术、过程控制,实现生产的规范、安全、专业、高效,以高品质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调研团队参观沙盘

驻足展览馆,从落后村庄到现代化城市的飞跃令人惊叹。改革开放前,村内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无几,基础设施严重缺失,人居环境恶劣。宏福集团白手起家,依靠建筑建工工程稳步成长。利用土地优势,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机制,开创乡村主动城市化新进程。一个村庄的发展没有产业支撑是不行的,只有产业发展才能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宏福通过合作、租赁、股份等方式,引入200多家企业,并从建材、制药、贸易、物业、旅游,延伸到养老、医疗、商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使农民收入从两三千到每年将近六七万。幸福指数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调研团队参观企业孵化器

调研团来到纳入中关村科技园的宏福科技园及企业孵化器,参观了孵化器全过程服务创业需求的设施及配套管理,宏福资本对孵化项目的投资情况,前往区内获得国家创新资金资助的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园区中心位置是宏福投资的高端养老项目,5栋出自国际设计师的全彩光大楼,1500套温泉入户的精装老年公寓。宏福养老推出了十项免费服务,搭建了北京、黑龙江五大连池、海南博鳌三地候鸟式养老服务机制,被中国老年产业协会确定为“旅居养老示范项目”。

养老公寓实景

午后,老师同学们参观了国际工程部的组装模型和工厂。作为民营企业,公司高效的决策机制,很多业主的变化都能随时应对,把握最好的时机,赢得很多商业合作机会。宏福集团的建筑板块是龙头业务,特别重视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了高效、环保、节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从自动化生产线到预制产品、进行安装,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装配式技术在中国和国际上已经得到重视,得到了北美发达国家国际结构设计师的认可,也出口到澳大利亚。宏福装配式技术在承包海外工程中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获得了多个国家的住房建设项目。

调研团参观建工工厂

下午2:30,调研团队与宏福集团领导座谈交流。宏福董事长黄福水就宏福集团20年发展历程、产业转型背景、战略投资布局、国际化进程做了系统介绍。集团正在推进的管理体制改革将由多个业务板块调整为两大经济体:一是以宏福建工为核心,整合相关产业,逐步规范,发展国际化品牌。二是以宏福控股为核心,整合科技、旅游、战略资源。为资本化、证券化夯实基础。就当问及黄董如何带领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与时俱进?黄董认为:做企业就是要胆子大,先把国际订单拿下来,再去想办法扫除障碍。宏福每次重大转型投资都经过国内外细致考察,具体行动极为审慎,先做试点,即使失败,也不会伤及根基,若是成功,则一鸣惊人。

会议室内交流现场

本次调研对北京宏福集团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投资有了初步认识。师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宏福集团在历次转型中获得成功,在海外拓展中有效规避风险,很多经验值得研究总结。调研团队将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积极展开后续深入调研,期待圆满完成今年案例采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