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硕士项目“认识中国”系列讲座第二讲
发文时间:2018-12-28

2018年12月14日,“认识中国”系列讲座第二讲——能源安全、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收购与政策性银行支持,在明德主楼729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演讲嘉宾是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教授,座谈会由经济学院秦萍副教授主持,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教授、宋枫副教授、2017级和2018级国民经济学硕士项目学生及其他院校同学共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张中祥教授从中国语境下的能源安全、中国评估能源安全的因素、中国如何从供需两端应对马六甲困局、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收购与政策性银行支持几个方面展开了演讲。

张教授首先提出了能源治理需要面对的4A挑战,即资源是否可利用(Available)、是否可获得(Accessible)、是否负担得起投资成本(Affordable);考量到环境问题,是否能被接受(Acceptability)。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些年来,石油的对外依存率在不断升高,但其实很多能源消费大国的石油对外依存率更高,与他们不同的是,中国还是能源生产大国。同时,对比10年来中国石油的进口来源,进口油渠道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在中国应对马六甲困局方面,张中祥教授讲解到,从需求侧来看,我国采取了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履行气候协定等措施;从供给侧来看,则采取了维持国内石油产量、大力发展新能源、与知名国际能源公司合作等措施,其中还有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通过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支持让中国国有石油企业“走出去”。

随后,张中祥教授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对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兼并收购的支持。研究表明,这两家政策性银行在海外能源投资项目中很好的找到了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平衡点。根据国外学者的计算,2007年至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海外能源项目提供了1180亿美元融资,几乎与同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及非洲开发银行等四大多边贷款机构提供的能源贷款总额1190亿美元持平。同时,中国政策性银行融资贷款的利率也符合市场要求,如Hervé-Mignucci和Wang(2015)通过对中国向境外电厂提供融资的项目分析发现,虽然中国企业易于获得低成本融资,但中国政策银行并没有提供比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或出口信贷机构更优惠的利率。除此之外,为了在降低贷款风险的同时促进出口产品和输出产能,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会提出国外项目的一半采购需由中国设备供应商提供或由中国企业承担15%的建设合同等要求。

中国还通过贷款换取油气资源等方式,促进能源进口途径的多样化。虽然这种交易存在一定风险,市场中大宗商品价格不稳定会影响一些国家的支付能力,

如委内瑞拉这样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财政完全或主要靠资源出口收入的低收入国家。但随着贷款的注入,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帮助到借款国,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之后,张中祥教授分析了中国能源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海外投资风险。如中国能源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应当使自己的发展思路、经营模型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提升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优势,同时,也应关注当地的“社会许可”。

最后,张中祥教授为中国能源安全与国有企业海外项目投资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来自国内国际的证据表明,以市场为基础的能源合同是持久的,并且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战争和处于政治动机的行为,足以对能源安全供应提供有力保障。第二,与周边能源消费大国合作也是应对不断攀升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需求的有效方式,如中国可以与日本、韩国共建东亚天然气交易中心,这种区域合作储备机制或许能使东亚在天然气定价权方面产生影响。

张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来自南苏丹的18级硕士生Manyang先生提出两个问题,他来自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此丰富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还是祝福,以及许多海外投资和贷款项目有极高的风险,中国为何仍要签订这样的合约。张教授回答道,拥有丰富的资源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比如出口石油得到的税收会体现在GDP的增加上,而这最终会惠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而针对后一个问题,张教授认为中国这些海外贷款并不需要现金还款,而是可以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来还款,同时还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帮助到获得贷款的国家。

来自阿富汗的18级硕士生Hassan先生向张教授询问了中国海外投资项目出现损失的情况,这种投资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张教授举例说明海外投资的损失可能是由于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下跌造成的,由于在进行投资时,企业认为石油价格是会上升的,而市场的变化不及预期之后便会造成损失。针对第二个问题,张教授认为尽管存在一些损失,但中国对海外油田的投资帮助开采出更多的石油,提高了世界市场中石油的总供应量,使得全世界消费者都能从中获益。

针对喀麦隆17级硕士生Gilbert先生关于“4A”指数的提问,张教授回答道,如果能源能够做到兼备4A,那么能源治理就可以减少政策的干预,更加遵守市场规则,企业在进行海外能源项目投资时也可以减少来自公司上层的压力,而更加商业化。

本次讲座还吸引到了来自其他院校的同学,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向张教授提出询问,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赵将同学结合农业经济学提出的关于国有粮食企业能否借鉴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经验等,张教授均一一作出解答。

讲座在讨论中圆满结束,张教授用生动翔实的事例讲解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与政策性银行支持的相关知识,他对中国能源治理、海外投资的深刻思考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也对资源丰富国家的发展有启发意义。经济学院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援外学历学位项目的号召,通过“认识中国”系列讲座更好地向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员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促进彼此的友好交流。

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