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彩丨2021年经济学院“大创”指导讲座总结回顾
发文时间:2022-04-22

2021年11月17日和24日,经济学院两场“大创”指导讲座在立德楼801顺利举行。讲座旨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大创”的相关内容,从而在“大创”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我们有幸邀请到经济学院张培丽副教授和2019级本科生郑斯予、龙莹同学担任两场讲座的主讲人。

image.png

第一场“大创”指导讲座现场


#NO.1

第一场讲座侧重于参赛者的经验分享。首先,由郑斯予同学为同学们介绍大创的比赛流程。她推荐同学们在正式开始申报前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获取比赛的相关通知,还可以关注一些“大创”经验分享的公众号,掌握更多信息。然后郑斯予同学分别从组队、选题、申请书撰写和组织调研方面进行了分享。

image.png

郑斯予同学经验分享现场

关于队伍的组织,郑斯予同学认为三种人不可或缺。第一种是组织领导、协调四方的人,负责部署分工和联系各方;第二种是思维活跃建言献策的人,积极配合组长的部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三种是在统计计量技能上有长处的人(或者拥有特殊资源能为调研提供便利的人),为团队的项目研究增加亮点。更重要的是,队伍中的各类人都应该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在总方向上达成一致,愿意一起朝着某一个方向研究。

关于选题,她推荐从课堂学习、政策文件、学术论坛、老师建议和现实观察中寻找有意义且新颖的选题,勇敢对研究有空缺的领域进行探索,为学术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定题前要多进行组内讨论,多与导师和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交流,最后确定一个最优的选题。在确定选题后,再了解和联系相关领域的老师,请老师对项目研究作出深入指导。

关于申请书的撰写,她从内容和技巧上分别进行了介绍。内容方面,申请报告书分为申请理由、立项背景、项目研究方案、研究进度安排、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经费预算和预期研究成果7个部分。技巧方面,郑斯予同学分享了三点:第一,多参考借鉴往年比赛的优秀论文,学习优秀作品的思路方法、行文逻辑以及学术化的文风;第二,项目研究应该有扎实的理论铺垫,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框架;第三,充分挖掘项目的创新点,展现出前期准备的充分性、项目的可行性,将重点内容加粗,这些亮点可以在评委老师最早注意到的申请理由中简短概述,彰显项目的特色。

关于组织调研,郑斯予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调研地,比如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跟学校有帮扶关系的地方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调研方式,比如可以给予受访对象一些小激励、小礼品等。她还提醒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提前跟相关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相关经费报销流程、敢于及时求助等。

在郑斯予同学的基础上,龙莹同学也从选题出发,向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享。

通过分析2020年立项的17个课题,龙莹同学推荐了四个供参考的选题方向。第一个是热点时政,如零工经济、电商直播、社区团购、扶贫助农等,以及社会民生实事,如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生态、三农、土地等;第二个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劳动者等传统研究对象,也包括涉及流通交换领域的数字经济平台等新兴研究对象;第三个是经济学的相关分支理论,如行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等,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第四个是新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如基层医疗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等。但是无论什么选题方向,研究时都应该彰显经济学的特色,不要与社会学、工商管理学等方向混淆。

龙莹同学还分享了聂辉华老师总结的选题的“三新”标准。第一是新的观点,需要同学们关注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政策,并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第二是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引入博弈论的方法、动态的视角、改良计量模型等;第三是新的经验证据,要在相关领域进行实证的研究,补充原有研究。

image.png

龙莹同学经验分享现场

此外,龙莹同学还推荐了三个能给同学们带来选题启发的渠道。第一个是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阅读国内其他顶尖大学的优秀作品;第二个是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阅读核心期刊的权威理论;第三个是关注相关论坛和公众号,了解前沿课题。在选定研究方向后,她建议同学们多去了解这一领域的常用计量方法和数据搜集的方法(如线上线下问卷、经济学实验和python网络爬虫)。结合自己的立项过程,她给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调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疫情的影响,做好预案;第二是做好团队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拆分任务;第三是不要害怕与导师沟通,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讲座的最后,两位同学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组队、调研和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关于组队,她们鼓励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联系本院和其他学院的同学,实现优势互补;关于调研,她们认为当调研遭遇较大困难时,可以适当调整调研对象和研究方法;关于研究方法,她们建议还是更应该适当运用数理工具而不是纯粹地进行定性研究。


#NO.2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加专业的调研知识,11月24日15:00-16:30,我们邀请到经济学院张培丽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

张培丽老师在讲座一开始就强调,做“大创”之前,要先了解“大创”要的是什么:“大创”项目的设立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image.png

张培丽老师经验分享现场

张培丽老师首先从选题出发,她强调,选题要有问题导向意识,要以国家战略问题为落脚点,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向。好的选题立意要高,而且应该兼顾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基于现阶段同学们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难以超越前人理论研究做出理论贡献的情况,老师建议同学们应更注重选题的实际意义,让研究为实际服务。且在选题时,不需要局限于某一领域内,也可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研究领域的交叉。而当同学们没有选题的头绪时,可以从党的重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规划切入。老师指出,2021年立项领域主要集中于脱贫攻坚、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几个领域,紧跟时政热点。而当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国家经济领域的三个重大战略问题,可以归纳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方面。社会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于重大民生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退休、贫困和弱势群体,具体如“择校公平性”“农民工群体”等。

那么,该如何选取研究角度呢?张培丽老师指出,研究角度的选取要“小而新”,从小问题切入,反映重大现实问题。以《中国的高储蓄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性别比例的角度》一文为例,作者从男女性别之间储蓄差别的视角,切入中国储蓄率与经济发展这个较为宏大的主题。

张培丽老师对文献综述的撰写也进行了指导。文献综述应在主题确定后撰写,一种来源是寻找主题和视角相同的文章,但通常这类文章会比较少;另一个来源是不直接相关的文献,可参考同一主题下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献,从这些文献中参考借鉴不同的视角、调研方法、指标选择、数据选择和结论。在文献综述的最后,应该对文献进行述评,指出不同研究的研究贡献、现有理论的理论分歧及原因,找到现有理论的不足,找到自身研究的理论意义。她叮嘱同学们阅读文献要敢于下笨功夫,善于总结,及时总结。扎实的文献阅读是调研的基础。

此外,在设计研究思路时,同学们需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调研的可行性。数据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另一种是从数据库或者前人的案例中获取二手数据,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注意考虑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调研地的选择也是如此,选择的调研地既要有代表性,同时又也要易于本组的成员开展调研。

最后,张培丽老师提醒同学们,入手一个主题前,首先要界定各类概念和分析的层次,然后再展开分析。如共同富裕可以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级,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间、产业内等方面。此外,论文内容要充实,要体现一定的学习和研究基础,具有扎实的论证,避免假大空。对调研的特色和创新点的总结要到位,具体体现在找准创新点、语言简单凝练和创新可行三个方面。经过张培丽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都获益匪浅。

大创”即将扬帆起航,希望这两场指导讲座能促进同学们对“大创”的了解,解答同学们对“大创”的疑惑。期待同学们在2022年的“大创”比赛中获得佳绩!


文案丨学术实践部 李俊滔 邸馨逸
图片丨信息部 魏羿晖 张培源
编辑丨网络中心 陈翠
核稿丨程万昕
核发丨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