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长征路习红色文化,入新农村赏魅力部落”——经济学院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及学生骨干赴遵义实践学习纪实
发文时间:2016-12-06

初冬,天气渐寒,经济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前往贵州省遵义市进行实践学习,重走长征路,关注遵义市红色城镇乡村的发展。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在红军长征过程中,遵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饱含革命色彩。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因此也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成为红军长征历史上化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案例。红军在遵义取得娄山关大捷后,毛主席挥笔写下了千古佳作——《忆秦娥·娄山关》,气势雄伟,意境浑厚。遵义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红色历史增加了这座城市的厚重感和文化气息。

此次实践团由经济学院李健美副教授、杜素云老师、部分学生党支书以及部分学生党员先锋促进会成员组成。围绕“红色历史”和“当代发展”两大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红色实践团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参观了遵义会议遗址、苟坝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碑和娄山关战役纪念馆等长征纪念地;另外,实践团成员们前往茅台镇、湄潭县、花茂村等地,参观了一批特色城镇和乡村,对遵义的新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充实丰富,实践团成员们学习长征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坚定信仰,同时也深刻感悟了遵义特色城镇和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一)重温红军长征足迹,学习先辈革命精神

1118日上午,实践团参加学习了“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主题讲座。讲座分为“遵义会议召开背景”“遵义会议是一个系列会议”“遵义会议召开的实践、内容及其伟大历史意义”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加深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段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18日下午,实践团参观了当年召开遵义会议的原址,透过窗外看见的那颗老槐树,见证了伟大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犹如整个遵义城的红色精神一样,随着时间的洗礼愈发挺拔。

随后,经过一组组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8年艰苦卓绝斗争的28级阶梯,到达庄严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实践团郑重地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来到红军烈士英烈墙前,缓缓走过英烈墙,实践团集体聆听邓萍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一碗饭,一杯水,足够让一个人活着。更重要的是要想明白为了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而活”,革命前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奋勇担当令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动容、深受震撼。

 

19日和20日,实践团参观了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园和娄山关战斗遗址,重温红军的革命足迹。

在苟坝会议会址处,实践团参观了红军主要领导人的居处,想象着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当时的军事抉择,重走了毛主席为阻止进攻打鼓新场提着马灯去往周恩来住处曾走过的革命小道,深入学习苟坝会议的重要意义。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园,感受毛主席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军事指挥战斗,感受以3万人对战40万人的悬殊较量而最终胜利的奇迹,再度加深了老师和同学们对当年革命条件之艰苦和革命信心之坚定的认识。

在邓萍同志牺牲的娄山关战役遗址前,联想到《忆秦娥·娄山关》中描绘的场面,实践团被红军将士面对失利和困难仍从容不迫的气度深深感染,并决心传承先辈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二)尽全力打造精品示范点,多思路助力“新农村建设”

1119日上午,实践团前往播州区,参观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并拜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视察遵义时曾参观过的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的“红色之家”。2015年夏天,让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找到了乡愁的花茂村闻名全国。据实践团了解,花茂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让昔日“荒茅田”成功变身为示范样本。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团深刻得认识到花茂村脱贫致富背后,是精准的扶贫政策和有效的改革思路。

 

1120日,实践团前往湄潭县参观“七彩部落”。七彩部落位于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地处“十谢共产党发祥地——田家沟”和“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之间,原名大清沟组,共274人,拥有黔北民居48栋。与当地村民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为打造新农村示范升级版,湄潭县湄江镇通过政府主导、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引智引资、创业创新等方式,加快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聚合优势资源,发展茶酒文化

1119日下午,实践团前往茅台镇参观学习。茅台镇是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下辖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中国酒文化城,学习到茅台镇之所以可以生产享誉世界的名酒,重要原因在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质结构——低矮河谷地带和自然资源——赤水中流和特殊红缨子高粱。实践团从中领悟到产业发展需要充分整合优势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优越地理条件,才能真正做大做强,驰名中外。

 

112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遵义市湄潭县参观万亩茶园。湄潭县茶园面积60万亩,因种茶面积广、茶品质量优,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所产品牌茶叶享誉中国。在参观茶园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湄潭茶产业上的成功,也依赖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砂质土壤、均匀降雨量和充足光照以及人文条件——悠久茶历史、多姿茶文化和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在品茶过程中,实践团浸润在缕缕茶香中感受到发展现代农业除了对优势自然资源条件的利用,还离不开悠久历史文化因素的加持。

实践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意识到,茅台镇酒产业和湄潭县茶产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当地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宣传并大胆引入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模式,对酒产业和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走长征路习红色文化,入新农村赏魅力部落”,实践团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坚持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责任,重温长征艰辛的历史、革命先烈英勇的精神,深入学习了遵义会议在长征中的重大作用以及遵义在红军革命史上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们学习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历程,感受到国家政策方针给人民带来的切实好处。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同学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激励自己,知行合一,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人大经英学子的坚定力量!

 

(核稿:王文泽 撰稿:刘雅 材料提供:吴立祺 夏寒 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