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36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9-10-31

2019年10月31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教研室和经济思想史教研室共同主办的第36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讨会在明德主楼734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荣幸地邀请到了浙江财经大学的李井奎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演讲的主题为《IS-LM模型: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1.jpg

李井奎教授在演讲中系统地梳理了IS-LM模型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史进程。他首先介绍了IS-LM模型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热潮和战后对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研究热潮。在对《通论》的研究过程中,哈罗德、米德、希克斯等学者各自提出了诠释凯恩斯思想的理论模型。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希克斯的IS-LM模型。李井奎教授在演讲中重点回顾了希克斯的经典文献《凯恩斯先生与古典派》。在这篇文献中,希克斯分析了凯恩斯和古典派经济学家的分歧所在,并提出通过建立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模型来解决凯恩斯理论中存在的收入和利息循环决定的问题。IS-LM模型在提出的最开始并没有马上流行起来。它的风靡要等到十余年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其著作《凯恩斯导读》中对这一模型进行介绍,以及后来萨缪尔森在第七版的《经济学》教材中加入这一模型。

2.jpg

李井奎教授指出,这一模型自提出开始,就遭到了诸多质疑,这包括:均衡模型不能反映凯恩斯非均衡不确定的方法论观点;如何为流量的均衡选择时间点存在争议;没有考虑价格和供给的问题。随着后来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新的宏观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IS-LM模型的理论影响力逐渐褪去。在演讲的最后,李井奎教授谈到,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机制是具有生物学特点的,它的变异、进化和自然选择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经济思想史的意义所在就是为经济学的创新保留思想的基因库。

3.jpg

本次研讨会由经济学院的李黎力副教授主持。演讲结束后,经济学院的黄淳副教授对演讲进行了点评。应用经济学院的王劲峰老师以及来自校内外的硕博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参与研讨会的师生就凯恩斯的思想史地位、经济思想史的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编辑:何增平;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