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38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9-12-30

2019年12月26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教研室和经济思想史教研室共同主办的第38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讨会在明德主楼734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王有贵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演讲的主题为《银行的本质和演化——基于系统的视角》。

王有贵教授在讲座中从系统视角和历史维度探讨了银行的本质,揭示出银行在现代经济中超越了作为金融中介的一般作用,成为了经济中信贷创造的主体。他首先就银行的本质这一主题做了文献梳理,从19世纪中叶以来,学界对于银行的本质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并形成了金融中介说、信贷主体说、仓储机构说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王有贵教授对金融中介和信贷主体这两种功能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述,就前者而言,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储户存款来向借贷者提供贷款,银行作为中介只是起到了资金融通的作用。就后者而言,银行通过创造自己的负债(银行存款)来进行贷款。王有贵教授认为,银行的本质是为提供可贷资金进行了一种债务互换,并因此创造了货币。接下来王有贵教授回顾了银行的演化过程,在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驱动下,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十个阶段,逐渐从一个功能单一,仅为个人储蓄提供保险和储藏的交易担保机构,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创造货币,对现代经济具有深刻影响的信贷体系。最后王有贵教授认为,货币银行学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根基,随着货币从最初的债务记录到实物货币、纸币再回归到本原,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也随即消失,一旦银行消失,也许以“真实经济”为主体框架的主流经济学才得以成立。

本次研讨会由经济学院李黎力副教授主持。演讲结束后,经济学院黄淳副教授对演讲进行了点评。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资深经理周永林以及来自校内外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参与研讨会的师生就贷款创造存款理论、银行体系的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供稿:刘旭东;编辑:杨菲;核稿:李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