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31期数量经济学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9-12-19

2019年12月18日10:00-11:30,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数量经济学教研室负责的第31期数量经济学研讨会在明德主楼729进行。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张晓峒教授做题为“回归不连续——因果推断的一种计量方法”的演讲。

张晓峒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数量经济学,他出版了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并于201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颁发的“中国数量经济学杰出学者”称号。

研讨会开始,张晓峒教授首先介绍到,回归不连续模型(RD)为计量经济模型中因果推断模型的一种。经济领域的因果推断,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准自然实验”的条件,只能力争最大限度地做到随机选择实验对象以及最大限度平衡实验个体的异质性。具体从模型来说,潜在结果模型可以度量因果效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因果效应存在会使回归直线出现中断,回归不连续(Regression Discontinuity)因此得名。张教授认为Regression Discontinuity翻译为“回归不连续”比“断点回归”更加准确,一是强调了因果分析,二是可以与“截断回归”区分开来。用回归不连续进行政策效应评估时,可以使用精确回归不连续分析回归方程,张教授指出回归不连续分析的设计是存在缺陷的,如其他控制变量的“中断”现象,研究对象的异质性以及很难推广到整体。之后,张教授以“非典事件是否给中国旅游人数序列造成冲击?”、“美国满21岁才可合法饮酒法律是导致21岁生日日死亡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吗?”、“小班上课对教学效果有提高吗?”以及“三年经济困难给中国年增人口序列造成严重冲击了吗?”四个案例具体介绍了回归不连续的实际应用和分析解释。最后,张教授介绍了回归不连续分析的一般步骤,即画实验结果Y与分组变量X的散点图观察是否发生跳跃、画实验结果Y的频数分布图观察是否发生截断,但这两种方法均需注意区分图像为回归不连续还是logistic分布,另外,也可以用Y对常数项、处理变量D、分组变量X、处理变量和分组变量的交互项以及他们的高次项回归来判断是否存在回归不连续。

本次研讨会由经济学院赵国庆教授主持,韩松教授、王孝松教授、姚明霞副教授、马骏副教授,以及数名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此外,会议还吸引到了来自公共管理、财政金融等其他学院的同学。张晓峒教授的讲解结构清晰,层层深入,案例详实,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供稿:孙莹;编辑:杨菲;核稿: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