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举办第三十一期创新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8-04-03

   3月27日晚上6点,由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十一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404教室举行,国研智库研究员杜明芳博士做了主题为《工业4.0时代以AI+为特征的智慧城市4.0》的演讲。

   杜博士的演讲汇报了她近期创作的关于智慧城市4.0的一篇深度研究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是智慧城市和工业4.0的经济战略环境。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的最大实验场,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融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有效载体,中央和地方就智慧城市和工业4.0建设推出一系列经济政策并已启动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实践不断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

   第二是智慧城市4.0的基本理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智慧城市正在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和迭代,“信息孤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智慧城市4.0的核心是基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智慧经济体系、基AI+和区块链的先进技术体系,前者是智慧城市4.0的经济根基,后者是智慧城市4.0的技术工具。

   第三是AI+智慧城市的内涵和领域。AI+智慧城市是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为驱动力,从横向(领域)、纵向(层级)及城市全生命周期角度全方位促进智慧城市向高级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一种方式方法,其应用场景涵盖智慧产业、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市政工程等众多领域。杜博士重点介绍了AI技术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具体场景中的最新应用,并指出只有对技术和应用场景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产业化。

   第四是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4.0的融合。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使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工业互联网城市成为智慧城市4.0的重要表现,未来的产业规划需要借鉴更多的工业互联网思维。构建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首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在工业互联网架构标准的制定上缺乏国际话语权。

   第五是区块链与智慧城市4.0的融合。区块链去中介、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促进共识机制和自组织的发育,未来将对价值链和城市结构产生颠覆式冲击,有望诞生自组织城市、可信任城市、人人平等城市、最优匹配城市等新城市形态。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4.0的难点在于构建融入公有链、行业链和企业链等三维层次的复杂系统,杜博士以金融区块链和农业区块链为例介绍了区块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第六是智慧城市4.0的发展趋势及建议。智慧城市4.0将朝着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智慧社会和超级智能城市的趋势演进,必须牢牢把握其“为人服务”的本质,重点提升我国在AI基础芯片和算法上的原始型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更加畅通、数据更加安全、服务更加惠民便民、互联网+/AI+实体经济更加融合,建设个性鲜明、城乡统筹、绿色智能和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城市,让城市成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


   杜明芳博士现任国研智库研究员,北京大学微电子重点实验室兼职副研究员,住建部信标委委员,中国BIM标委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专家委员。她长期从事自动化、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筑智能化等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领域具有15年工作经验,特别关注新型智慧城市、战略性新兴智慧产业的发展,并深入研究和工程一线从事创新性工作,起草并主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体系》、《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中国AI+智慧建筑研究报告》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家标准或高端报告。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主持,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8年3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1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