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静
  • 办公室:明德主楼724
  • 职称/职务:教授
  • 办公电话:010-82500212
  • 电子邮箱:qijing_yang AT 163.com
  • 研究领域:企业与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

教育背景

1999.09-2002.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6.09-1999.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2.09-1996.0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本科生

工作经历

2011.07-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2009.12-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05.07-2011.0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

2002.07-2005.0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讲师

教学内容

本科生:博弈论,中级微观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公司财务与治理

博士研究生:组织经济学

海外工作经历

2016.02-2017.0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 School of Business, 访问学者

2006.01-2006.12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系,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组织经济学(企业理论、新政治经济学)

当前研究兴趣

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国家治理问题(中央-地方关系、官员治理、腐败与反腐败、政企关联、 土地问题、国企改革)

主要社会兼职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 等中文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China Economic Review 审稿人 国家自然基金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办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学术成果

公开发表论文

1. “纪委权威性与执纪效率:来自中国省级纪检委的经验证据”(蔡正喆、杨其静),《经济学 (季刊)》即将刊出。(资助:到教育部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认知、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研究”)

2. “特朗普当选对中国经济的挑战”(杨其静),《国际商务财会》2016 年 11 期,第 8-14 页。 注:“川普当选,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策简报 2016 年 11 期。

3. “腐败、反腐败与经济增长”(杨其静,蔡正喆),《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16 年 5 期, 第 84- 100 页。(资助:到教育部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认知、适 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研究”)

4. “产能过剩,管制与地方政府反应”(杨其静、吴海军),《世界经济》2016 年第 11 期,第 126-146。(资助:2015 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项目《产能过剩、中央 管控与地方政府反应》(15XNA003))

5. “Do Firms' Political Connections Depress the Union Wage Effect? Evidence from China”,(Song, Yang, Jidong Yang, and Qijing Yang),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April), 38: 183-198.

6. “刺激计划,保增长压力与工业用地出让:基于 2007-2011 年城市工业用地出让数据的经验研 究”(杨继东、杨其静),《经济研究》(封面论文)2016 年第 1 期, 第 99-113 页。

7. “晋升竞争与工业用地出让:基于 2007-2011 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杨其静,彭艳 琼),《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 年第 9 期, 第 5-17 页。(资助:到教育部2011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认知、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研究”、首都高校学科 群建设项目“提升北京创新能力打造环渤海经济升级新引擎”和北京大学—林肯中心 2012- 2013 年研究基金)

8. “VC 真在努力甄选和培育优质创业型企业吗?——基于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杨其 静、程商政、朱玉),《金融研究》2015 年第 4 期,第 192-206 页。(资助:中国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90224)

9. “工业用地出让与引资质量底线竞争:基于 2007-2011 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杨 其静、卓品、杨继东),《管理世界》2014 年第 11 期, 第 24-34 页。(资助:中国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90224;被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05)。

10. “理解国有经济:产业控制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学术界》,2014 年第 7 期,第 19-21 页。

11. “地方政府为什么出让工业用地”(杨其静、彭艳琼),2014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 略研究院研究报告。

12. “对《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文的评论”,载于《中国经济学 2011》,格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 206-216 页。

13. “地方领导晋升竞争是标尺赛、锦标赛还是资格赛”(杨其静、郑楠),《世界经济》2013 年第 12 期,第 130-156 页。(资助: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90224;被转载于《今 参考·政界》(2014 年第 6 期) 

14. “工会、政治关联与工资决定:基于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杨继东、杨其静),《世界经济 文汇》2013 年 2 期,第 36-49 页。(资助: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90224) (被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3.08)

15. “契约环境、社会资本与农合组织形式”(刘诚、杨其静),《江苏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 期, 第 49-55 页。

16. “企业成长: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杨其静),《经济研究》(封面论文),2011 年第 10 期, 第 54-66 页。(资助: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90224)

17. “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杨其静),《教学与研究》,2010 年第 6 期,第 39-44 页。

18. “分权、增长与不公平”(杨其静),《世界经济》,2010 年 第 4 期,第 102-120 页。

19. “最优的分权和政治激励安排:一个正式模型”(杨其静),《南开经济研究》,2010 年第 1 期, 第 111-119 页。

20. “政治关联、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基于政府补贴的视角”(杨其静、杨继东),《中国人民大 学学报》,2010 年第 2 期,第 69-77 页。

21. “不平等厌恶性、 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赤字膨胀关系研究”(赵文哲、杨其静、周业安),《管 理世界》,2010 年第 1 期,第 44-53 页。

22. “市场、政府与企业规模分布——一个经验研究”(杨其静、李小斌、方明月),《世界经济文汇》, 2010 年第 1 期,第 1-15 页。

23. “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返乡者创业决策——一个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杨其静、王宇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 年第 1 期,第 68-73 页。

24. “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小板的证据”(杨其静、李小斌),《江苏社会科学》,2010 年 第 1 期,第 65-72 页。

25. “董事会只是为了监督吗?”(杨其静、杨继东),《南开经济研究》,2008 年第 6 期,第 56-63 页。

26. “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杨其静、聂辉华),《经济研究》(封面论文),2008 年第 3 期, 第 99-114 页。(注: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转载)。

27. “Decentralization, Growth and Social Harmony”, at 4th Joint Conference by Kyushu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Nanjing University, Nov. 19, 2009 at Kyushu University.

28. “国企改革:在争论中前进”(杨其静),《世界经济文汇》,2008 年第 1 期,第 55-63 页。

29. “评李新春的《从基本制度到急于市场的战略创业转型——中国大型电子企业联想、海尔、TCL 案例研究》”,载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中 山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 709-711 页。

30. “产权理论遭遇的挑战及其演变——基于 2000 年以来的最新文献”(聂辉华、杨其静),《南开 经济研究》,2007 年第 4 期,第 3-13 页。

31. “A Model of Stepwis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 Re-discussion of the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s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杨瑞龙、杨其静),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Vol.1(1), 2006,pp.58-69. - 4 -

32. “开放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宋鹏程、杨其静),《产业经济研究》,2006 年第 2 期,第 36-42 页。

33. “高校网络收费不宜‘一刀切’”(杨其静),《中国教育网络》,2006 年第 3 期,第 16-17 页。

34. “企业与合同理论的新阶段”(杨其静),《管理世界》,2005 年第 2 期,第 162-169 页。

35. “科斯主义企业理论及其超越”(杨其静),《经济学动态》,2004 年第 10 期,第 31-35 页。

36. “创业者的最优融资契约安排研究”(杨其静),《经济科学》,2004 年第 4 期,第 33-45 页。

37. “追踪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杨瑞龙、杨其静),《经济学动态》,2003 年第 11 期, 第 11-14 页(注:本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8. “窥视新制度经济学前沿——评《制度、契约与组织》”(杨瑞龙、杨其静),《中国社会科学 评论》,2003,vol.2(2),第 573-580 页。

39. “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杨其静),《教学与研究》,2003 年第 7 期,第 27-33 页。

40. “财富、企业家才能与最优融资契约安排”(杨其静),《经济研究》,2003 年第 4 期,第 41-50 页。

41.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杨其静),《经济研究》,2002 年第 1 期,第 80-88 页。

42.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监控”(杨其静),《现代经济探索》,2001 年第 3 期,第 21-28 页。

43. “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杨瑞龙、杨其静),《经济研究》(封面论文),2001 年第 3 期, 第 3-11 页。

44. “对‘资本雇佣劳动’命题的反思”(杨瑞龙、杨其静),《经济科学》,2000 年第 6 期,第 91- 100 页。

45. “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杨瑞龙、杨其静),《经济研究》(封面论文),2000 年第 1 期, 第 24-31 页。

46. “试析国家广泛控股的三元委托代理模式”(杨其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 年第 3 期, 第 13-15 页。 

工作论文

1. “Productivity, Politics and the Optimal Qualifying Competition” (Qijing Yang, Jingran Yang)( 17-19 July 2016,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Economics Society of Australia (CESA,澳州中国经济学家联合会)

2. “产业控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理论模型”(杨其静、张冠甲)。

3. “政府补贴、政治关联与公权租金”(杨其静、张冠甲)。 l

媒体文章

1. “官员晋升竞争加剧了中国的产能过剩?”澎湃研究所澎湃新闻 2016.12.10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 forward 1577078

2. “央企改革:管理的归管理,运营的归运营”,《中国网》,2015.04.24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 95 128095 4. html 

3. “分类改革将打造走向世界的强大央企”,《中国科学报》,2015.03.1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showsbnews1.aspx?id=298043

4.  “政治关联与企业家腐败”,《上海经济评论》2014.10.28,p.5.(约 5 千字)http://www.dfdaily.com/html/8757/2014/10/28/1198448.shtml

5.  “市级官员要晋升,光靠经济增长也不行”,《上海经济评论》2014.05.06http://www.dfdaily.com/html/8762/2014/5/6/1148794.shtml

6.  “政府干预就是‘社会主义化’吗?”,《解放日报》,2008.11.03。

7.  “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08.08。 

专著

1.  夏斌(主编),汪昌云 周业安(副主编),杨辉 杨其静(执行主编),《中国私募基金(201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3 第一版。

2. 《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独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5。

3. 《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经济学创新》(杨瑞龙主编,杨其静撰写第四章“国企改革与民企发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1。

4. 《企业家的企业理论》(独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04。

5.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杨瑞龙主编,杨其静撰写第十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 选择与监控机制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2。

教材

1. 《经济案例分析》(姚景源主编,杨其静编写“微观经济学案例”部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出版社 2008.01。

2. 《企业理论:现代观点》(杨瑞龙主编,杨其静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2。

译著

1. 《微观经济学:精略教程》(主译+校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04。

2. 《公司财务与治理机制》(主译+校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05。

3. 《制度、契约与组织》(译第 7 部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01。

课题情况

1. 2015-?教育部 2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认知、适应和引领经济新 常态研究》,子课题:《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式转换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首席专家:杨瑞龙、周 业安、杨其静)--《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负责人。

2. 2015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项目《产能过剩、中央管控与地方政府反应》 (15XNA003,起止日期:2015.2-2017.12)。

3. 首都高校学科群建设项目《提升北京创新能力 打造环渤海经济升级新引擎》(2014-2016),子 课题:北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企业创新研究. 参与人。(已结项)

4. 北京大学-林肯中心 2012-2013 年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行为及其影响:基 - 6 - 于 2007-2011 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编号:FS20120901,起止日期:2012.9.1- 2013.8.31)。(已结项)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分权、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项目主持人, 项目批准号:10YJA790224,2011.01.01-2013.12.31。( 已结项)

6.“中国的转型与发展: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 目负责人杨其静,2009.01-2011.12)。(已结项)

7.“中国式联邦主义:机制、优势、缺陷与改进”,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基金项目(2006 年),(项 目负责人杨其静,2006.09-2007.12)。(已结项)

8.“关于民营企业创立、发展与演进的研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全国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获得者专项课题(项目负责人杨其静,2005.01-2009.12)。(已结项)

9.“民营企业的融资与治理问题研究”(02JAZD79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2 年度重大 项目(第一负责人杨瑞龙,第二负责人杨其静, 2003.01-2005.12)。(已结项)

10.“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与治理结构安排”(704720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杨 瑞龙,杨其静是主要参与者)。(已结项) 

获奖情况:

1. 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多次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李小斌,2010;朱玉, 2012;郑楠,2012;彭艳琼,2013)(注:2013 之后暂停评选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 2009 年,Honorable Mentions, in “2010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the Team of Zhihao Xu, Yu Luo, Wei You, with Faculty Advisor Qijing Yang)。 Ø 2009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 2008-2009 学年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9.06)。

3. 2008 年,《理论经济学创新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刘元春、刘凤良、雷达、陈彦斌、杨 其静):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12)。

4. 2008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5. 2006 年,《企业家的企业理论》(独著):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2006.12)。

6. 2006 年,《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杨瑞龙主编,杨其静撰写第十章“国有企业 经营者的选择与监控机制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2:获 “第四届中国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2006.12.14)。

7. 2004 年,博士论文《企业家的企业理论》:获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教育部, 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2004.09)。

8. 2004 年,“财富、企业家才能与最优融资契约安排”(《经济研究》,2003(4)):获“北京市第 八届哲学人文科学二等奖”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2004.12)。

9. 2003 年,博士论文《企业家的企业理论》: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

10. 2003 年,《专用性、专用性与企业制度》(与杨瑞龙合作):获“第八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 成果论文类优秀奖”(2003)。

11. 2002 年,《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杨瑞龙主编,杨其静承担第十章“国有企 业经营者的选择与监控机制创新”):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人文社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 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