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郑超愚:食品价格呈现季节性回升、物价出现平稳回升是正常现象
发文时间:2010-02-12

1月CPI同比涨1.5%低于预期 通胀压力暂缓

CPI连超4%时可考虑加息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调整过程,不宜迅速大幅收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仍应首先担当主要角色,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可小幅上调。

  熊鹏认为,国内利率政策或将根据美国货币政策、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等综合考虑而决定,“如果CPI连续两三个月超过4%,可以考虑加息。”

  -信贷数据




  央行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9万亿元。此数据虽不及去年同期的1.62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1月份的信贷规模不可持续,全年信贷或可控制在7.6万亿元左右。

  >>信贷增量

规模在市场预期之中

  1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2.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98%,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而同期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8.96%。1月份本外币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94亿美元。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1月信贷数据表明:年初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依然旺盛,虽然信贷总量较大,但结构明显趋于好转,反映了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1月份的信贷增量在意料之中。受春节长假因素的影响,2月份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将弱化,信贷增量可能会下降到1万亿元以内。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预测,今年全年的信贷不会超过7.6万亿元,将低于市场预期,银行业绩的增长将从规模依赖转向利差依赖。

  分析人士认为,1月份M2增速虽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较此前几个月明显回落,表明整体流动性有所收紧。

  >>贷款分布

居民中长期贷款超预期

  从新增贷款的分布来看,1月份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3433亿元,同比多增2840亿元,环比多增1531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7521亿元,同比多增2292亿元,环比多增487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80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增加6239亿元。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晗指出,上述数据显示出2009年积累的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及企业项目贷款快速释放,银行因规模不足而加大了压缩票据的力度。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也认为,1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增长之所以略超预期,估计是去年底积压下的部分房贷于今年初投放所致。

  连平认为,上述数据中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1月份票据融资减少了1800多亿元,即实质性的融资高达1.57万亿元,同比提高约5700亿元,这说明经济已经在较好的基础上走向回升;其次是1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了3000多亿元,表明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明显增加,更进一步表明经济活动趋于活跃,这是一个好现象。

  >>存款数据

居民储蓄重现“活化”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0万亿元,同比少增42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2415亿元,远低于去年12月份的增加额(6774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M1的急升和居民户存款增加额的急跌,反映出居民储蓄重新出现“活化”趋势,其中主要可能流向了包括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及房地产市场。

  此外,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表示,1月份的存款增长相对贷款增长来说比较慢,银行新增存贷款的存贷比超过90%,这可能与假期因素有关。

加息预期减弱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3%。专家认为,1月CPI数据低于预期,物价数据保持温和增长,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市场对于通胀风险的担忧,从而使得加息预期有所降低。

  -物价数据

  CPI略低于预期

PPI回升势头加快




  1月份,CPI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8%;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12月份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8%,其中鲜菜价格上涨5.2%,鲜蛋价格上涨1.6%。

  1月份,PPI同比上涨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0%。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其中采掘工业上涨31.4%,原料工业上涨8.6%,加工工业上涨0.8%。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2%,衣着类价格上涨1.0%,一般日用品类价格持平,耐用消费品类价格下降1.8%。

  -数据解读

  >>原因

  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推高CPI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认为,在临近年末、春节即将到来的情况下,食品价格呈现季节性回升、物价出现平稳回升是正常现象。

  郑超愚举例说,1月份数据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7%,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2.5%,是同比涨幅最为明显的两组数据,“鲜菜价格上涨17.1%,粮食价格上涨9.8%,鲜果价格上涨9.8%,电及燃料价格上涨4.6%,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8%,租房价格上涨了2.9%,从中可以看出,1月份CPI上涨主要归因于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

  企业成本压力呈现上升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1月PPI涨幅超过预期,是由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超预期导致的。从未来走势看,PPI与CPI将出现联袂上涨。

  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指出,从1月PPI数据来看,企业成本压力正在上升,尽管工业活动继续加速意味着一季度经济增长更强劲,不过投入和产出价格的上升表明:对于企业来说,通胀压力在增加。不过他也表示,去年同期基数很低也是1月PPI快速上涨的原因。

  >>走势

  2月份物价将现短期高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表示,1月份过后,CPI、PPI增速将明显提高,近期总体物价水平将呈现继续回升态势,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经济持续回升与良好的货币环境仍是主导物价持续上涨的两大基础性因素;二是食品价格继续上升将带动物价整体水平上涨,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和2月份春节因素叠加,将继续推动食品价格上涨;三是非食品价格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四是翘尾因素会助推物价上涨;五是输入性通胀压力的上升趋势未变。

年中或上4%通胀水平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今年国内经济的主要风险将是通货膨胀及房价进一步上升,这些风险将带来的政策变化是市场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在通货膨胀方面,马骏认为,尽管全年1.5%-5%的通货膨胀率都有可能出现,但预计今年年中,通胀率可能会上升到4%甚至以上,不过这一上涨有望随着政策效应而在今年四季度时有所放缓。

  -热点关注




  ◇通胀离我们有多远

  CPI上涨温和

通胀还未到来

  郑超愚认为,物价虽然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不过都呈现了温和上涨的态势,且其中有季节性因素,主要由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引发,因此可以肯定,这一态势距通胀还有一段距离。一般而言,CPI达到3%-4%的增长时,方能判断出现通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此前也表示,食品价格正处于温和上涨的过程中,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价格温和上涨能够促进就业和企业投资。

  近期通胀担忧或将继续增强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认为,1月份CPI数据低于预期,说明实际通胀压力并不很明显。但由于去年春节在1月份,而今年2月份赶上了春节假期,所以2月份的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CPI正值运行只表明经济告别了通缩危险,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经济繁荣。CPI上涨主要是垄断性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居民更实际的体会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所以并不说明所有企业都有了很好的经营销售业绩。

  野村证券中国股票主管孙明春表示,春节即将到来,未来几周食品会继续保持高价,预期2月CPI增幅会急剧上扬至3.0%以上。不过他也补充说,由于假期过后食品价格通常会下降,所以3月份通胀将显著回落。随着基数效应和季节性效应的消退,CPI从4月开始将呈现更平坦的走势,但在此之前,通胀担忧可能会继续增强。

  ◇政策离加息有多远

  近期加息预期降低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1月CPI低于市场预期,降低了近期加息的预期。央行很可能还需等待季节性因素消退之后,才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当CPI增幅超过2.25%时,央行才会进一步紧缩,而这很可能是在3月份以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如果春节后公开市场利率出现上浮,或令加息时间提前至4月份。但如果利率持稳或者出现微降,则继续维持“三季度首次加息”的预测。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加息时点或将出现在3月份,两会过后可能出现首次加息,全年会有两次加息。

  付立春认为,中国经济进入2010年后增势可观,决策者正将关注重点转向控制通胀,不过1月CPI数据至少令市场松了一口气,可以缓和市场对央行即将采取大规模紧缩措施的紧张情绪。他认为,加息最早会在年中出现。
CPI连超4%时可考虑加息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调整过程,不宜迅速大幅收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仍应首先担当主要角色,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可小幅上调。

  熊鹏认为,国内利率政策或将根据美国货币政策、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等综合考虑而决定,“如果CPI连续两三个月超过4%,可以考虑加息。”

  -信贷数据




  央行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9万亿元。此数据虽不及去年同期的1.62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1月份的信贷规模不可持续,全年信贷或可控制在7.6万亿元左右。

  >>信贷增量

规模在市场预期之中

  1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2.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98%,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而同期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8.96%。1月份本外币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94亿美元。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1月信贷数据表明:年初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依然旺盛,虽然信贷总量较大,但结构明显趋于好转,反映了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1月份的信贷增量在意料之中。受春节长假因素的影响,2月份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将弱化,信贷增量可能会下降到1万亿元以内。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预测,今年全年的信贷不会超过7.6万亿元,将低于市场预期,银行业绩的增长将从规模依赖转向利差依赖。

  分析人士认为,1月份M2增速虽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较此前几个月明显回落,表明整体流动性有所收紧。

  >>贷款分布

居民中长期贷款超预期

  从新增贷款的分布来看,1月份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3433亿元,同比多增2840亿元,环比多增1531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7521亿元,同比多增2292亿元,环比多增487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80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增加6239亿元。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晗指出,上述数据显示出2009年积累的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及企业项目贷款快速释放,银行因规模不足而加大了压缩票据的力度。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也认为,1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增长之所以略超预期,估计是去年底积压下的部分房贷于今年初投放所致。

  连平认为,上述数据中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1月份票据融资减少了1800多亿元,即实质性的融资高达1.57万亿元,同比提高约5700亿元,这说明经济已经在较好的基础上走向回升;其次是1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了3000多亿元,表明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明显增加,更进一步表明经济活动趋于活跃,这是一个好现象。

  >>存款数据

居民储蓄重现“活化”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0万亿元,同比少增42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2415亿元,远低于去年12月份的增加额(6774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M1的急升和居民户存款增加额的急跌,反映出居民储蓄重新出现“活化”趋势,其中主要可能流向了包括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及房地产市场。

  此外,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表示,1月份的存款增长相对贷款增长来说比较慢,银行新增存贷款的存贷比超过90%,这可能与假期因素有关。(记者 马文婷 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