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一带一路”经济研究应关注五大方向
发文时间:2015-07-0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毛莉)“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在“一带一路”构想已进入务实合作阶段的当下,学界应如何加强“一带一路”经济问题的研究?5月24日,在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研究的五大方向。


  陈雨露认为,当前“一带一路”亟待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至少应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实施中涉及到的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能源等问题;“一带一路”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构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影响;“一带一路”和中国其他国家战略的协同效应等。


  从宏大叙事转向实证分析,是当前“一带一路”研究的一大趋势。在此次论坛上,多位学者从实证角度对“一带一路”的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从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应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的原因。“基础设施投资是有效投资、长期投资。”胡鞍钢认为,中国当前应重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是到2030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中国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将带动新一轮的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通过“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进一步推动和重塑“一带一路”的经济地理、进一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用多维贫困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性别不平等指数、人均GDP等大量指标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经济体,发展是它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现行的国际经济体系却难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例如,从世界银行获取贷款的情况来看,除印度、中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之外,世界银行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较少,这些国家资金渠道狭窄,无法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大潮中。“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中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超过20个。总之,现行国际贸易经济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有限,潜力不大。


  郑新业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遇和风险并存。中国产业、企业“走出去”必须有保护自己的手段和措施。投资保护协定要先行,投资保护协定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有创新。政府要先行,首先启动大规模谈判,建立保护企业的机制,减少出现摩擦的可能。尤为重要的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成果分享机制,鼓励企业提升当地的人民和基础设施的产出能力。他建议,应总结海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发布“一带一路”投资企业“走出去”的指南、基本规范。通过个案分析,研究海外投资成功的案例,分析相关投资风险、经济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提高企业家、尤其是草根企业家的风险意识。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主办。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bwyc/201505/t20150527_20120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