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邱海平:守住增长底线靠什么
发文时间:2016-03-21
    2016 3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 GDP 增长预期目标为 6.5%-7% 。为了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2020 年人均 GDP 2010 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未来几年保持 6.5% GDP 增速就成为了底线。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因此,有人对未来几年是否能够守住 6.5% 的增长底线产生了一些疑惑甚至怀疑。其实,中国 GDP 增长率的短期相对回落,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长期趋势。

  我们必须从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众所周知,自2008年发达国家爆发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首先进入到一个经济增长下降通道。截至目前,虽然美国经济的恢复属于发达经济体中最好的,但是,2015年美国GDP的增速也仅达到2%左右。就新兴经济体的状 况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家的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的回落。因此,虽然中国2015GDP的增速下降至6.9%,相比 2011年前8%以上的增长速度来说确实是下降了不少,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之一。

  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经济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发展都具有一定 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的互动性,那么,当发达国家经济进入到一个下降的周期通道时,中国经济也就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而独善其身。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于是,在内外因素叠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自然会 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或过于悲观。

  我们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状况。中国的特殊国情甚至是最大的国情之一在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与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受到国家发展规划的积极指导和主动调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新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分析,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事实上,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不仅是源于上述客观条件的变化,同时也是党中央和中央政府主动选择的结果。

  我们必须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长期趋势来看待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来看,中国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015年中 国的城市化率为56.1%,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80%以上。显然,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 的增长和发展空间。当然,城市化率的提高并非简单地取决于农民户籍的改变,而是依赖于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于非农业劳动力的不断吸纳。就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和潜力来看,一方面,中国工业面临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和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又为 中国工业的全面升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动力。另外,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来看,201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刚刚达到50%左右。从长期来看, 随着中国工业和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将得到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