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刘元春:食品价格上涨推高7月CPI
发文时间:2010-08-12

 食品价格上涨推高7月CPI 

 同比上涨3.3%,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不仅比6月扩大了0.4个百分点,而且创下了21个月来的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CPI的水平可能是今年的最高值。专家普遍预计,10月份,价格指数将明显回落。

 鸡蛋每斤4元多 比原来涨了1元多

  对于7月份的菜价,北京市民张先生深有体会。7月份以来部分蔬菜价格有明显的上涨,西红柿、苦瓜、豇豆、扁豆都有或多或少的涨幅。“鸡蛋以前每斤还只要三元三,现在已涨到四元五。”

  张先生告诉记者,“豇豆以前每斤大概只要一元二到一元三,现在涨到二元左右;苦瓜以前每斤一元五六差不多,现在要两元;西红柿以前一元一斤,现在涨到了一元五。现在我一个月在蔬菜方面的花费大概在三百元左右,约占生活费的三分之一。”

  此外,张先生还告诉记者:“现在经常会听见一些聚在一起的大爷大妈为菜价上涨而发牢骚。”

  洪涝致食品涨价 食品类价格上涨推高CPI

  分析7月份CPI上涨的原因,国家统计局称7月的CPI同比涨幅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在7月份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另外1.1个百分点是由新涨价因素引起的,新涨价因素主要是食品价格带动的。

  7月份,我们国家从南到北天气多变,洪涝灾害比较严重,造成蔬菜、粮食、鸡蛋一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鲜菜价格上涨了22.3%,粮食价格上涨11.8%,家禽类上涨4.1%。特别是在7月份,猪肉价格有一个比较大的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5%。

  受季节和天气因素影响,7月份蔬菜价格上涨较多,此外,蛋类价格也有较大涨幅,带来食品类价格的上涨。7月份的CPI涨幅中,受小麦(资讯,行情)等粮食类食品的影响较小,小麦等粮食类食品从收割到上市需要一段时间,可能八九月份才会影响并体现在CPI中。

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冲击较大

  CPI同比涨幅走高,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冲击、影响较大。这部分人群的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的比重较大。物价水平走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力。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CPI目前的水平是可控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因为目前的价格水平而有所调整。
对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问题,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其实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这些问题。此外,专家普遍预计,10月份,价格指数将明显回落。

  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8月4日全国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批发市场24个蔬菜品种综合平均批发价比上期(7月28日)下降5.51%。菜价在8月份会不会保持回落趋势,主要取决于天气因素。届时,8月份CPI的变化也将随之受到影响。

  预测 全年物价将维持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分析后期物价走势时表示,当前的物价上涨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既有推动物价上行的原因,也有抑制物价继续上涨的因素。

  上行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现在农产品价格变化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传导到消费价格。

  国家统计局同时分析,影响CPI价格下行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是经济适当的回调。此外,国家非常重视通胀预期的管理。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市场的管理。由于生产环节的价格在下降,增幅在回落,对后续产品的传导压力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