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
发文时间:2019-11-05

11月2日,“第四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行。

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辞。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邱海平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谢富胜教授,北京大学方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乐明、杨虎涛、张建刚研究员,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佩洁老师,经济学院李琼副教授、周文副教授、杜朝晖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何召鹏老师,南开大学赵敏老师等参加会议。

1.jpg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获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和广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爱好者,以及媒体代表。论坛由经济学院赵峰教授主持。

2.jpg

刘守英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向所有参赛同学表示了感谢,也向所有获奖学生表达了衷心祝贺。他表示,在座的年轻学者需要坚守的使命,是真正构建能够解释中国、认识中国、改造中国世界的经济学的主流的理论体系,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导向,创新整个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刘守英教授建议年轻学者从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时候,不应当偏废对现代经济学的学习。他指出,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的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应该是比上一代政治经济学家进一步往前走,兼容并包,方法上有更大进步。

3.jpg

谢富胜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评审情况并宣布获奖名单。自本次论坛2019年5月征稿以来,海内外青年马克思主义爱好者积极投稿,共有104篇投稿作品。经过论坛评审委员会充分酝酿以及初审、复审环节后,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作品7篇、入围奖作品16篇

4.jpg

随后,李琼副教授介绍论文整体情况。今年参评的论文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今年参评论文水平和质量整体有所提高;其次,本次获奖作品的来源和分布范围更广,共有17所高校的19篇论文获奖;第三,从论文的选题和研究范围来看,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实践等各方面;第四,参评和获奖论文中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同时,她指出参评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她强调,通过本次论坛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有所体会和创新。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队伍一定会继续创新发展和壮大,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5.jpg

随后,嘉宾们为获奖同学颁奖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6.jpg
7.jpg
8.jpg
9.jpg

在作品展示环节,获得一等奖的匡晓璐同学,获得二等奖的梁倩倩、黄泽清、祝伟、夏玉凡和靳永茂同学分别为大家带来题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利润率?——以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例》、《技术创新周期下的非生产劳动与数字经济:一个文献综述的视角》、《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资本逻辑与依附性世界秩序——兼论中国的历史角色》、《资本流动、空间扩张与资本主义发展——对阿瑞吉空间理论的批判性探讨》、《<资本论>语境中信用与货币基础的逻辑演进——兼论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动态发展的历史生成》的精彩展示,充分表现了中国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思考与大胆探索。

10.jpg

杨虎涛教授对一等奖获得者匡晓璐同学的论文表示肯定。他认为,文字简洁、逻辑清晰、结构干练是这篇论文的突出优点。同时,他也指出文章可以从补充相关的学理性说明、拓展分析角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11.jpg

胡乐明教授表达了对获奖者的研究题目及思维敏锐度的认可,同时也指出存在不同理论范式在交融碰撞中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他主要就梁倩倩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论文选题有意义、文献资料丰富、逻辑结构清晰,但存在问题导向意识、论文命题与写作的规范以及对历史过程的把握等方面的不足。

12.jpg

方敏教授对黄泽清和祝伟两位同学的论文进行点评,认为两篇文章选题都很好,其共同点是基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基本框架分析问题。针对两篇文章的缺陷,他提醒两位同学区分无国界的资本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和发达国家资本主义自身的变化对应起来。

13.jpg

张建刚教授分别点评了夏玉凡和靳永茂同学的论文,对论文的论证过程、文字用法、参考文献、结构框架和写作结论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认为,一篇高水平论文写作应当达到四个标准:创新性、学术性、现实性、规范性。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个新的时代要做到创新,应该联系社会主义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紧跟时代变化。

14.jpg

邱海平教授总结发言,他表示,四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坚持开展青年论坛,其目的是更好地培养政治经济学的接班人。同学们应当把握机会,重视点评老师提出的批评与建议。他建议获奖作者将自己的论文与国内权威期刊内的同类论文进行对比,反思自身不足并进行修改,争取在优秀的杂志上发表。并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在学术道路上取得非常好的历史经验,这对未来学术的发展、学术道路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15.jpg

下午,三个分论坛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410、411、412教室同时进行。获奖的同学分别在主持人李琼副教授、赵敏老师、周文副教授、蔡万焕副教授、杜朝晖副教授和何召鹏老师的主持下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颇多,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帮助。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响应中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号召进行的积极创新,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一个国内首个本硕博均可参与、有较高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专业青年学术论坛。自2016年启动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学科,调动了来自海内外的400余名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学者投稿,有力推进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交流与成长。

16.jpg

一分论坛

11月2日下午两点至五点,第一分论坛于明德主楼410教室顺利举行。出席本场分论坛的点评嘉宾为中国人民大学李琼副教授和南开大学赵敏讲师。来自各高校的5位优秀作者分别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金融化、人工智能、零工经济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解读。

1.jpg

中国人民大学匡晓璐同学以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例,深入剖析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利润率的问题。赵敏老师就文章中的具体方法选择向她提出了问题,匡晓璐就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解释了为具体选择论文中所使用方法的原因,解答了老师与其他同学们的疑问。

厦门大学李旭娇同学通过对《中国经济原论》文本内容的梳理与分析,讲解了劳动形态对工资形态的影响及其对零工经济剥削研究的价值。对研究原因进行介绍后,她从四个大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其中包括梳理私有制社会劳动形态的演变,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构成现代工资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制下的工资形态看剥削的现实基础,以及零工经济兴起及剥削的事实分析等。

两位嘉宾肯定了文章的立意新颖之处,希望作者能够权衡思路与成文的关系,鼓励作者深入研究论文命题中零工经济的历史与发展前途。

2.jpg

南开大学吴万运同学围绕三农问题的演进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展示。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后,他按照三农问题的产生、发展、稳定、消亡顺序进行讲解。他首先指出,三农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并据此将三农问题划分为英国式、日本式和苏联式三种类型。对于中国三农问题及其演进过程,他指出,中国的三农问题产生于农村集体化运动,发展于农村改革探索,稳定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亡于乡村振兴战略。最后,他总结了三农问题不同阶段我国探索解决的不同措施及其发展的内在联系,再次强调应该将不同阶段的政策措施统一起来看,顺应三农的发展规律。

李琼老师希望作者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解决三农问题到底该靠工业还是靠农业的发展来推动的问题,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是否需要摆脱土地限制来讨论。

3.jpg

西北大学于家伟同学基于三次冲击分析框架,考察了人工智能时代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及其启示。他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马克思原著的论述,并展示了提高、先增后减、难以判断三个派别的学者观点。接着,他从经济史角度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两个角度阐释了相关依据。此后他展示了基于相关数据绘制的中美两国资本有机构成发展,和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中与发达国家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最后,他从横纵两方面总结了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的特点及对全球的影响,并提出了五点启示。

赵敏老师提出希望解释清楚文章背后逻辑的建议,并为作者推荐相关的文献以增进对论文问题的理解。两位老师都对于家伟提出了勉励,期望他在学术领域继续努力。

4.jpg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楠基于对美国经济现实的分析,探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金融化趋势是否逆转的问题。她从理论综述视角,引入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以及危机爆发后金融化趋势变化的研究三部分的理论,并得出两点结论。第二部分中,她借助相关数据展示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金融化趋势及其表现,解释了以美国为例的现实原因。第三部分她得出危机后资本主义金融化趋势尚未逆转,稳定与矛盾并存的结论。最后她总结了全篇论文的主要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敏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梳理的细致性,但也指正了本文论点稍显分散不够精准的问题,建议作者增强文章创新性以更好地展示学术思维。李琼老师也给出了精炼文献,积极创新的建议。

5.jpg

本次讨论增进了我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出了有益探索。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给与会的老师、同学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6.jpg

二分论坛

11月2日下午两点至五点,第二分论坛于明德主楼411教室顺利举行。出席本场分论坛的点评嘉宾为中国人民大学周文副教授和清华大学蔡万焕副教授。来自各高校的6位优秀作者分别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阐述了对于经典理论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191105123432.jpg

中国政法大学姚肖雅同学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贫困的根源、趋向与风险》为题进行了报告。场下同学结合中国国情,就如何看待贫困根源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姚肖雅在回答中指出考虑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极端贫困甚至绝对贫困的阶段,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当借助私有制的形式,但仍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蔡万焕老师在点评中肯定了本文的数据支撑,但是蔡老师认为作者问题意识不够明确。周文老师指出本文的优点在于论文结构清晰,在论文大量的评审工作中具有筛选优势。

中共中央党校陈琦同学围绕利润率与金融变量的关系问题进行分享。她详细分析了利润率计算究竟应不应该把金融资本纳入分母的问题,并对一些现存文章的观点做出了自己的反驳。点评环节中,周文老师首先肯定了作者的选题,但是建议对于金融资本的界定可以再清晰一点。此外,周老师肯定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在对马克思理论在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方面所做的拓展。

微信图片_20191105125413.jpg

南开大学刘海霞同学主要讲述了数字劳动的出现为异化理论带来的新变化。她认为,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形式没有消除异化问题,致使劳动的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的问题依旧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技术可以使劳资关系得到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复归。在点评环节,蔡万焕老师提出,在数字劳动研究领域,作者可以通过对数字产权问题的考量,进一步思考研究数字劳动中的产品异化与共享问题。

微信图片_20191105125418.jpg

国防大学朱阳同学主要围绕情感劳动的本质与情感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网络视频直播的分析,他指出,要肯定新型劳动方式满足了网民多样化情感需求,但也不能忽视其引发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蔡万焕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作者关于情绪劳动、情感劳动的划分不够清晰。周文老师充分肯定了选题的新颖性,赞扬了作者善于思考,逻辑缜密,但指出其在将想法转化成论文的方面中还需继续努力。

微信图片_20191105125422.jpg

厦门大学汪沙同学主要从其写作原因、内容、意义、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报告。她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吴宣恭教授所有制思想,既有利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利于完整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发展脉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周文老师肯定了作者做的大量收集整理工作,但认为作者在论文内应增加对原文的引用,以启发性的思考代替简单的呈现。

微信图片_20191105125428.jpg

兰州大学高耀芳同学向大家报告了她的研究。她认为,《资本论》既是一部透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巨著,又是一部“大写的劳动伦理”。只有深入挖掘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劳动伦理思想,基于批判的崭新视角剖析人的存在之境深层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之为人”劳动伦理的现代转向。

微信图片_20191105125432.jpg

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论坛通过探讨与点评的结合,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理解,引发了同学们对于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新型经济问题的思考,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论坛

11月2日下午两点至五点,第三场分论坛于明德主楼412教室顺利举行。出席本场分论坛的点评嘉宾为中国人民大学杜朝晖副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何召鹏讲师。来自各高校的4位优秀作者分别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通过对传统理论的革新,增强了经典理论对当下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微信图片_20191105142710.jpg

中山大学胡天娇同学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十年后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经验”的思考,分析了中国经验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指出了中国经验面向的主体。她详细介绍了中国经验的独特性以及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的思路,并分别从国际横向看“中国经验”时代纵向看,强调了中国经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和意义。何召鹏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文的写作意义。他指出,传统观点容易割裂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而这篇文章统筹起来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与中国经验的系统总结。同时,何老师建议应提升文章表述的专业化水平并加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微信图片_20191105142722.jpg

中国人民大学黄恒昌同学以《基于复杂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研究》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及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多价值的机制可以弥补新古典主义内增长理论的理论和实证的缺陷,并为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创造条件。他分别运用平衡扩大再生产图示下的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模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的稳定性等方法进行研究并给予政策建议。何召鹏老师认为本文关于两个机制的论述极富创新性,但对于第二个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杜朝晖老师就三个部门的划分问题进行提问。两位老师也对“复杂劳动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观点与作者进行了探讨,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跟复杂劳动不具有直接联系。

微信图片_20191105142736.jpg

中国人民大学贾点点同学首先介绍了传统观点对于生态经济认识的不足之处。接着,他通过第三部类的设置进行动态分析。他认为,用纯经济的手段处理现实问题面临着局限。随后他提到文章中消极性、选择性两个其他局限。最后得出结论,他反思了文章的局限性,并针对中国现实得出污染物处理需要各方协同的结论。何召鹏老师从污染的外部性出发,对文章核心的观点提出了疑问。作者进一步解释部类的平衡条件,并重述本文的核心观点。

微信图片_20191105142741.jpg

上海大学王政同学围绕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率的关系问题进行分享。在简要介绍该领域目前研究的缺陷后,他阐明了自身研究思路,并详细地介绍了本文模型的推导过程。通过对多个地区的实证分析,他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何召鹏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在理论与实证方面的严谨性,但他也指出作者对于结论的经济学含义认识不足。杜朝晖老师认为作者做的回归分析很有意义,但考虑到第三产业占比不断升高的实际情况,作者应完善研究对象与衡量指标。

微信图片_20191105142747.jpg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就论文写作经验与文章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杜朝晖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期望同学们未来不断进行知识迁移,积极借鉴前人优秀成果。

微信图片_20191105142751.jpg

在与同辈、前辈的交流中,同学们开拓思路、大胆质疑。通过对研究课题的再思考、重发现,同学们建立了规范的研究思路,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了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的双重提升。

供稿:程万昕;编辑:杨菲;核稿:李佩洁